南韓新總統李在明 挑戰美中台關係

從去年12月3日尹錫悅宣布戒嚴,到今年4月4日被罷免,開始60天的總統選舉,南韓歷經半年的震盪,終於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的當選,政局暫告穩定。
此次大選被視為一場對總統擅自戒嚴,南韓人民表達不滿的「國民審判」,雖然保守派竭力與尹錫悅切割,但大多數民眾要求政黨輪替,使得從一開始便形成李在明領先的選情。此外,雖然南韓保守與進步力量各半,但這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與從國民力量黨分裂出來的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無法整合,注定了保守力量的失敗。
李在明當選後立即於次日就職,沒有交接期,也由於內外挑戰交迫,需要新總統馬上因應;首先是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快速,尤其是川普關稅戰,各國莫不精銳盡出,派遣高官談判應對,南韓正值選舉,原地踏步,企業界雖然叫苦連天,但只好等選完再說。
南韓朝野內鬥,選後雖可告一段落,但是進步派擁有總統行政權,加上國會多數,很可能傾向憲政獨裁,李在明如要實現競選諾言,開啟修憲,勢必再度引發朝野的衝突。
北韓的威脅更是日益升高,尤其是朝俄聯盟後,北韓以參戰換取俄國提供的軍事科技以及經濟援助,實力更是突飛猛進,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式武器測試投產,讓南韓非常緊張。
南韓的外交關係最重要是與美國,保守派親美,而進步派反美,前任總統尹錫悅與美國拜登政府建立起非常密切的關係,甚至在華府督促下,與日本恢復關係。李在明屬於進步派,向來主張要與北韓、中國來往,甚至嚴厲批評尹錫悅跟日本和解,美方自然會擔心他。
在白宮的恭賀聲明中罕見提及中國:「南韓成功舉行了自由公正的選舉,但美國對中國在全球民主國家中的干預與影響力持續表示憂慮並堅決反對。」這是因為美國擔心李在明將被北京拉攏,尤其今年南韓要舉辦APEC年會,習近平將訪問首爾,中國必然會加強外交攻勢。接近白宮的MAGA人士如盧默表示:「共產主義者接管了南韓。」前白宮策略長巴農更說「南韓已淪陷。」白宮聲明意在對李在明「預防性警告」,要求南韓與中國保持一定距離。
李在明當然知道美方會有壓力,之前為了贏得溫和派選民支持,他的立場已向中間靠攏。他強調韓美同盟「是南韓外交的基礎」,並聲稱他會繼續跟美國、日本三邊合作。
但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其一是如何應對美國的關稅戰;現在要看川普對簽有FTA的南韓,是否高抬貴手,還是會持續極限施壓?尤其是美國關切的項目,如汽車、半導體、匯率,幾乎都是衝著南韓而來。
其二是美國對南韓的安全保證;選前媒體報導,美國正在考慮將4500名駐韓美軍,移駐關島,雖然未獲官方證實,卻是美方在測風向。尤其川普政府已不把北韓的威脅,當成印太的第一優先,主要矛盾轉移至美中對峙,所以才要重新部署美軍,將直接影響南韓的安全。
李在明的新難題,則是美國期待南韓在未來台海衝突中,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尹錫悅政府時代,強調韓美日在台海與周邊區域的安保合作,但是李在明去年3月他曾公開質疑,介入兩岸關係的必要性,稱「中國與台灣的問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在競選期間他曾表示,「我們必須根據國家利益做出每一個決定,如果(台海)兩岸發生危機,我們必須與中國和台灣雙方都保持距離。」他最近被問及若中國武力犯台,他是否會協助台灣則回說,這是假設性問題,他要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時才會思考此事。
這明顯不是華府想聽到的回答,新總統李在明所要面對的挑戰,除了內政、北韓,現在還多了美中台關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