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520談話 未主動提兩岸…拋出和平四大支柱方案

賴清德總統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昨(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罕見未主動提及兩岸議題,僅在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並強調在對等尊嚴下,台灣樂意與中國交流合作。

賴總統昨日在總統府敞廳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發表談話,提及經濟發展策略、台美談判及能源議題,談話間並未主動著墨兩岸關係

媒體向賴總統提問,如何分析過去一年中國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與目的,及如今兩岸關係緊張,賴總統未來如何維護台海和平。

賴總統對此重申,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壞者,國際有很多國家包括台灣在內,都是受侵略者的被脅迫者,台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台灣社會與人為善,他堅定追求和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賴總統表示,但台灣對和平的追求固然有理想,但不能夠有幻想,所以他堅定地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過去一年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賴總統表示,台灣將持續不斷強化國防力量,不管是對外軍事採購,或是國防自主;第二,持續強化經濟發展韌性,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不會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第三,積極跟國際友盟共同合作,肩並肩發揮威懾力量,以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目標;第四,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的方向發展。

賴總統日前接受日媒專訪,被問及兩岸是否可能發生衝突?賴總統說明,中國企圖取代美國,併吞台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台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預估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台美正值關稅談判關鍵期,賴總統昨日表示,台灣將快慢有序、有為有守,爭取最好談判結果;磋商仍在持續進行當中,過程順利。對於台美夥伴關係,他引用聖經提到,朋友難免有摩擦,但「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終究能磨合。

賴總統表示,台美經過前一輪實體磋商,仍在持續進行,過程順利,政府會秉持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站穩台灣的立場,從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出發。

【特派記者陳政錄、記者廖士鋒/連線報導】大陸國台辦昨(20)日表示,不管「台灣地區領導人」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大陸願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對話溝通。

國台辦透過發言人陳斌華答記者問,回應賴總統談話時,指出台獨分裂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立對抗與交流對話背道而馳。陸方提出三點呼籲,停止謀獨挑釁行徑,兩岸關係才有轉圜空間;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台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

賴總統歷次重要演說對兩岸態度
賴總統歷次重要演說對兩岸態度

兩岸關係 國台辦

延伸閱讀

520就職周年...賴清德年聲量破1200萬 學者:藍綠政黨對決衝高討論度

賴總統宣布成立主權基金 黃珊珊酸令人欣慰歡迎繼續抄

賴總統軍禮歡迎帛琉總統惠恕仁來訪 台帛簽署合作協定

大陸國台辦喊話賴政府「三件事」 陸委會回應

相關新聞

賴總統執政周年談話兩岸「消音」?學者曝背後考量

賴清德總統就職周年談話,未主動提及兩岸論述,兩岸議題形同「消音」,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表示,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周年演說讓...

吳豊山談兩岸:傳話管道暢通

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昨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兩岸對話管道中斷,但傳話管道暢通,立委追問相關情況,吳豊山改稱中央沒有授意他傳話,「傳話人都是主動來找我」,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也表示,截至目前沒有官方授權,且認同兩岸間不能有密室協商。

新聞眼/花蓮人問賴總統 安全回家路在哪?

一場豪大雨讓花蓮北上鐵公路又斷了,花蓮人回不了家,大批遊客受困,火車站擠滿如同逃難的人群,彷彿去年地震、颱風後的場景重現...

關稅衝擊 經貿入北取代南向?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宣布對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稅率,其中東南亞國家成「重災區」,前總統蔡英文倡議的新南向經貿路線面臨挑戰,...

半導體若出走 台灣下個強勢產業在哪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象徵台灣半導體產業又一次重大海外拓展,台積估三座廠預計創造約六千職缺,為美國帶來產業繁榮,千里之外的...

政府支出過度膨脹 學者陳國樑憂希臘化

賴清德總統上任未滿一年,就提出四千一百億元的特別預算,後來還規畫對美軍購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常態化」成為財政紀律的破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