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伊朗官宣發射「法塔」極音速飛彈 突破以色列「神話般」防空系統

新光三越大風吹!傳日伊勢丹集團釋二成股權 與吳家內部糾紛有關

NG觀念害你更痛!破解5大常見頭痛迷思:正確認識助有效緩解

【即時短評】「直球對決」鬥性強 賴清德讓國家陷入空轉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一周年,面臨內外交迫困境,對外台美關稅談判前景未明、兩岸關係跌入低谷;對內朝小野大、綠營推動大罷免與大搜索,導致政局動盪。賴總統「直球對決」鬥雞性格鮮明,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台灣社會這1年來已動盪不安,若任由兩岸與朝野火車對撞,國家繼續空轉,最終苦果仍要由執政黨承擔。

美中台關係是我國對外事務的重中之重,賴政府以來,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不約而同碰上嚴峻的挑戰。過去八年,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期,民進黨自詡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學者專家多認為,川普「美國優先」以及行事不可預測性高,在安全或經貿層次上,各國都必須謹慎評估拿捏,台灣內部確實也出現「疑美」聲浪。

川普預告多時的對等關稅政策,終於在4月提出,這記關稅重拳,讓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受到重擊。我方的反應,從閣揆卓榮泰在關稅揭曉前一晚要大家「安心睡」,到後來卓揆坦言,美國對我課徵32%關稅「我真的差一點昏倒」,不難看出賴政府應對這場關稅戰,事前並未充分準備。

現階段台美已進行首輪關稅談判,但最終談判結果如何,就連政府也不敢樂觀;另一方面,美國針對晶片關稅稅率即將「開獎」,台灣送上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千億元的大禮後,是否仍會受到影響還需觀察;甚至在關稅戰方興未艾之際,匯率戰是否緊接登場,都是賴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

在兩岸關係上,賴總統祭出「賴17條」,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指稱的「境外敵對勢力」,加大國安法制修法力道、清查公務員與陸配是否「忠誠」,在兩岸都引發很大爭論。

蔡政府時期通過「反滲透法」,外界皆知「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劍指的就是中國大陸;蔡政府雖然有許多「抗中」的實質作為,但蔡英文並未如賴總統如此公開表述,為兩岸關係與互動留下一絲轉圜空間。

然而,從政以來一路接受民意洗禮出線的賴總統,具有「直球對決」的政治性格,他認為「對的事」就會「衝到底」,這樣的政治性格,反映在牽一髮動全身的兩岸政策與發言上,恐讓原本就已不睦的兩岸關係更雪上加霜。

同樣地,在內政事務上,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賴總統喜歡「對決」的性格也一覽無遺。從行政院對國會多數通過的國會改革、憲訴法、總預算案等「無差別式」提出覆議等憲政救濟手段,作為反制,就是顯例;遑論因為民進黨在國會數人頭輸人,就推動大罷免,近期的司法大搜索,更讓朝野持續高度對立。

國家領導人的性格對施政的良窳有深遠影響,民進黨本來就是「好鬥」、「善鬥」的政黨,如今民進黨是少數,因為賴總統不願與在野黨溝通妥協的意志,朝野關係宛如死結,更讓政治陷入僵局。

賴政府執政首年,內外情勢交迫,比起秉持「鬥」的思維,民進黨更應思考如何團結朝野,共同應對困局,否則政治動盪,對於賴政府施政,帶來的當然是無窮的負面影響。

賴清德 賴政府 台美關係 兩岸關係

延伸閱讀

新聞幕後╱賴清德自斷與黃仁勳同台良機 北市今年2月就邀總統

酸陳宗彥無罪史上「最乾淨性招待案」 張啓楷:賴清德周年禮

【重磅快評】黃仁勳舉聖火 蔣萬安、賴清德世壯運開打

台南市長綠初選民調定輸贏 陳亭妃、林俊憲皆同意戰了

相關新聞

賴清德「兩岸併購說」背後藏1動機? 郭正亮:獨派都傻眼了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專訪,用大公司購併小公司比喻兩岸關係,引發熱議。對此,前立委郭正亮表示,賴清德這波操作,讓獨派人士都不知道該如何為他辯護。

【重磅快評】亞亞談武統被逐 賴清德「併購統」慶周年

賴清德就職周年前夕接受專訪,針對為何不與對岸談判,他稱「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中國)要併我的...

賴清德不出席世壯運 她曝台現況 綠辯護1理由嘆為觀止

世壯運開幕總統賴清德以「國政繁忙」為由不出席,民進黨議員趙怡翔稱過去30年來僅一位國家首長出席世壯運開幕,國民黨議員游淑...

批黨對黨溝通已遲到一年 朱立倫:隨時等待賴主席電話

賴清德總統今就職周年發表談話,提及邀請在野黨主席國安簡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全民期待是由賴總統親自召集國安簡報,建立...

賴政府上任將滿周年 農民520立院前反對擴大對美採購

賴清德總統在周二就職將滿一周年,但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上,提出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其中包括農產品,此舉引來農民強...

賴總統稱罷免可促直接民權 黃國昌提3點嗆爆賴自我催眠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專訪談及,當人民可以接受罷免,直接民權會逐漸推展。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今天說,賴總統的獨白有三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