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件不減反增 蘇俊賓籲中央對社群業者提高罰則
行政院會今討論「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成效報告」,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與會時表示,中央應正視平台業者審核責任,緊縮海外不實刊登,尤其詐騙方式推陳出新,平台能否落實源頭管理才是關鍵,中央也應審視法規執行成效,滾動檢討提高罰則,要求業者配合。
數發部統計,自去年9月底至今年6月5日,詐騙通報查詢APP共接獲2384人通報近22萬件詐騙資訊,也下架了12.2萬件。
蘇俊賓表示,比對內政部警政署打詐儀表板資訊,全國詐騙案件數量從去年8月2萬1244件,到今年2月降至1萬773件,不過近期又升高至1萬6003件,顯示詐騙案件並未減少。
蘇俊賓表示,去年7月中央發布「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要求網路廣告平台業者刊登或推播廣告時,應於廣告中揭露委託刊播者、出資者相關資訊,否則將開罰,但若網路廣告平台業者不針對廣告加強事前審查,放任大批境外空殼公司或假帳號申請投放不實廣告,恐讓政策流於形式。
蘇俊賓指出,桃園警方目前接獲詐騙通報案後,會請平台業者提供廣告付款人資訊,不過需2周後才接獲資訊,取得的付款資料也是境外的資訊;地方政府在第一線執行時,常因跨國平台不積極配合而中斷流程,非常可惜,「壞人不會靜止不動,而是不斷變形進化」,防詐關鍵在於社群平台業者是否願意真正承擔源頭的審查責任,並積極配合政府偵辦。
蘇俊賓說,若社群平台廣告收益遠高於違規罰則,業者自然缺乏配合動機,中央必須強化懲處與嚇阻效果,甚至這個月底就應收緊法規,一方面提高罰則,賦予平台審核責任,不重視社會形象與企業責任的平台也該揭露名單,強化源頭管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中央與地方打詐的立場一致,除已立法要求社群平台應落實詐騙資訊「24小時內通報處理」的規範外,平台在投資與交友類廣告也需加註警語,後續將持續強化平台責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