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背棄支持者!柯文哲:死在裡面都不會逃亡 保釋金太高「寧可被押」

自喻「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李文宗稱檢察官有集體迷思:認為代表正義

關鍵是人!黃仁勳:美國想在AI領域領先 要先鎖定「這個國家」

從「不關我們的事」到全力調停印巴衝突 華府態度為何丕變?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攬功宣稱印巴停火是自己的功勞。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攬功宣稱印巴停火是自己的功勞。歐新社

印巴衝突迅速落幕,華府態度丕變是關鍵。副總統范斯一開始宣稱,這場衝突「基本上與我們無關」。川普則僅以「遺憾」來形容戰事,並補充說:「我和兩方都處得不錯,雙方我都很熟,我希望他們自己能解決問題。」

印度外交官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次並未出現過往衝突中常見的美國高層外交官蜂擁造訪新德里與伊斯蘭馬巴德的情形。

不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仍與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巴基斯坦財政部長達爾(Ishaq Dar)及軍方一把手、陸軍總司令穆尼爾(Asim Munir)進行通話。根據美國國務院聲明,魯比歐曾向穆尼爾提出美方願協助促成「建設性對話」,邁向和平。

上週六(5月10日)下午,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召開內閣會議,據《印度時報》引述政府官員報導,他在會中劃下新的紅線:今後任何針對印度的恐攻行為,皆將被視為「巴基斯坦發動的戰爭行為」。

長久以來,莫迪及許多印度民眾都認為,國家對境內屠殺事件過於忍讓。他們批評巴基斯坦當局始終未能徹底掃蕩恐怖分子,甚至有時對其默許縱容。

上月發生在印控喀什米爾帕哈甘(Pahalgam)的襲擊中,槍手先詢問受害者的宗教信仰,再將印度教徒處決。一名槍手曾對一名女性說:「把我們做的事告訴你們政府,告訴莫迪。」他說完便朝她丈夫頭部開槍。

作為徹底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莫迪誓言要「追殺兇手至天涯海角」。對於巴基斯坦方面堅決否認涉案,他並不信服,但也提不出證據,也不接受外界呼籲他應放鬆對喀什米爾穆斯林人口的壓迫。

莫迪週六的談話,既像是在為帕哈甘襲擊所引發的衝突劃下句點,也像是在警告——倘若再發生類似事件,印度的回應將更加猛烈。

儘管美國的干預時間較晚,似乎仍發揮了效用。不過,印度官員向當地媒體淡化美國的分量,表示這次談判其實是「與巴基斯坦直接對話」,美方角色被過度渲染。

CNN報導,副總統范斯、國務卿魯比歐與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在接獲令人震驚的情報後才緊急啟動外交行動。川普政府官員拒絕透露情報內容,但承認其嚴重程度促使白宮立即改變應對策略。

美東時間10日早上8點(印度當地時間下午5點),川普成為全球第一位宣布「印巴全面停火協議」已達成的領導人。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12日指出,外界干涉調停很重要,但不是只因為川普,而是有30多個國家,包括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

儘管先前顯得漠不關心,如今川普自稱為和平斡旋者。只是,幾乎沒有人懷疑——這類「和平服務」不久後將再次被需要。

衝突 美國 巴基斯坦 川普 印度

延伸閱讀

川普拋統一說惹議 總統府:美中貿易談判無涉台灣

川普評美中談判提統一 AIT:對台政策不變

謝金河看破川普「戰略4部曲」!網往反指標打:要停利了、晶片稅有機會成真

川普又喊90天…與中國降關稅談不成恐再升至30%以上!網:股市噴太多出來壓壓價

相關新聞

南華早報:美國可能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安排 避免影響川習會

南華早報15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台灣賴清德總統計畫8月過境美國拜訪南美洲,預計途經紐約與德州,此舉料將激怒北京。對此分析...

巴拉圭宣布:賴清德8月到訪 矢言維護對台邦交

法新社報導,台灣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15日表示,將維護與台灣的邦交,「堅定站在台灣一...

歐盟揪伴對抗美關稅 擴大接觸加拿大、日本等同受影響國家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13日宣布,將繼續延後反制美國鋼鋁關稅的相關措施,以爭取更多協商空間。但在此同時,歐盟傳出已備妥反...

法新社:南韓醫學生將復課 結束17個月杯葛行動

大韓醫師協會(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今天告訴法新社,數以千計的醫學生在進行長達17個月的...

迴避討論是否介入台海衝突 澳洲總理1句話暗酸美國雙標「要求表態不合理」

金融時報12日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施壓日本與澳洲表態在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衛報報導,正在中國大陸訪問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

CNN點名台灣遠洋漁船虐待移工!被迫「牙籤剔骨」慘況曝

38歲印尼移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爆料,自己去年在台灣遠洋漁船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