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88歲辭世 進步作風曾引保守派批評

人生謝幕 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享壽八十八歲。(法新社)
人生謝幕 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享壽八十八歲。(法新社)

梵蒂岡廿一日宣布,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上午七時卅五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一時卅五分)逝世,享壽八十八歲。

生於阿根廷的第二六六任教宗方濟各,是一三○○年來首位出身拉美的教宗,廿日才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舉行的復活節活動露面,翌日突傳噩耗。

教宗今年二月十四日因嚴重支氣管炎在羅馬傑梅利醫院住院,三月廿三日才出院。教宗醫療團隊負責人對義媒「晚郵報」指出,教宗住院期間一度處於死亡邊緣。紐約時報報導,教宗近年飽受肺部感染與其他健康問題所苦,迫使他以輪椅代步。

將安葬羅馬聖母大教堂

傳統上,教宗遺體將安葬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地下石室,方濟各前年受訪時表明,自己已選定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教堂作為其安息地,這也讓他成為逾一世紀以來,首位沒葬在梵蒂岡的教宗。

梵蒂岡發言人表示,教宗最快廿三日移靈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眾瞻仰。消息人士說,教廷預計廿二日公布教宗葬禮日期。

全球天主教徒共有約十四億人,方濟各辭世後,會有九天的哀悼期,這源於古羅馬慣例。教宗葬禮後的二至三周,樞機主教團會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召開推選教宗的祕密會議,選出全球天主教會與教徒的新領袖。而選出新教宗所需的時間可能只需幾小時,也可能要長達數年。

臨危受命實施財政改革

路透廿一日報導說,方濟各二○一三年當選教宗時出乎觀察家預料。這位大黑馬接任時的教會,正因神職人員性侵兒童的醜聞而備受抨擊,梵蒂岡高層也傳出內部紛爭,他臨危受命撥亂反正,強調透明、問責與實施財政改革,並任命更多女性出任教會高階職位。

方濟各就任後的進步作風引發保守派人士的強烈批評,指控他破壞甚至揚棄教會長達兩千年的寶貴傳統;進步派人士則不滿他做得不夠多。

新教宗將由樞機主教團的成員互選產生,由於這些成員中有近八成是由方濟各任命,這提高了其繼任者延續推動他任內進步政策的可能性。

我將派遣特使出席葬禮

美、法、英、德等各國領袖發文哀悼方濟各辭世。白宮廿一日在社群媒體X發文致哀,簡短寫下「安息吧,教宗方濟各」,並貼出美國總統川普二○一七年偕夫人梅蘭妮亞在梵蒂岡和方濟各會晤照片。

賴清德總統在不同社群平台以中英文哀悼教宗辭世,感念教宗畢生追求和平與團結。總統府表示,教宗辭世是國際社會的損失,願他安息,除派遣特使參加教宗葬禮外,總統府與行政院將降半旗兩天以表哀悼。

教宗方濟各二○一三年舉行就職彌撒時,時任總統馬英九偕夫人周美青參加,與方濟各寒暄。賴總統是否援例出席新教宗的就職彌撒,引發關注。

方濟各 教宗

延伸閱讀

教宗方濟各辭世 黃敏惠哀悼:慈愛、謙卑的信念與精神影響世人

沉默、震驚甚至痛哭 信眾湧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哀悼教宗方濟各

方濟各辭世 台灣主教團公布彌撒與追思禮儀時程

方濟各逝世 魯比歐:為教宗長眠的靈魂與天主教會祈禱

相關新聞

教宗方濟各喪禮 40萬人參加

梵蒂岡廿六日表示,當天共約四十萬人參加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喪禮。樞機團團長雷伊在殯葬彌撒中說,方濟各是一位走入群眾、並向所有...

方濟各遺囑 要求墓穴樸實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去世,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葬禮訂廿六日舉行。方濟各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表明墓...

當年我在梵蒂岡看到白煙選出教宗方濟各 馬英九伉儷出席就職禮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辭世,各國都表哀悼;12年前,本報記者守候在聖伯多祿廣場前,看著西斯汀教堂的白煙冉冉升起時,廣...

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衰竭亡!梵蒂岡曝光遺囑 要求銘文只刻1行字

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八十八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

方濟各 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法新社報導,方濟各作風前進、捍衛弱勢族群、與傳統派對立,堪稱「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美聯...

潘帕斯雄鷹的教皇:教宗方濟各與梅西二三事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2013年登上羅馬主教之位時,便創下許多先河——他是第一位來自美洲、來自南半球的教宗,是自西元741年,敘利亞出生的教宗額我略三世(Sanctus Gregorius PP. III)逝世之後,1,300年以來首位的非歐洲人擔任普世教會最高教長。而這名阿根廷教皇身上,始終帶著濃烈的阿根廷色彩,從他的飲食習慣,到他對足球的公開熱愛,還有他對於足球史上唯一的GOAT究竟是誰,給出的認真且充滿教宗特色的評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