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場法令緊縮 業者盼留生路

露營大受親子與年輕族群歡迎,但政府法令複雜,業者大嘆前期投入成本高,為因應水汙染等規定,早已有心無力,盼能簡化法令求生路。
有返鄉開露營場的原住民青年大嘆,原本想當回家鄉發展,但景氣與法規框架影響太大,已經想打退堂鼓。
近年中央修正「露營場管理要點」,讓業者套上緊箍咒;新修正的水汙染防治法,將水汙染管制區內的露營場納管,今年三月已上路,無汙水設備的露營場,政府可開罰。
苗栗縣列管的露營場有四三四家,不少原住民青年看好露營經濟,返鄉開闢小型露營場,為家鄉復甦帶來希望,青年也返鄉定居;不過,疫情解封後,往國外旅遊的人更多,讓青年返鄉夢碎。
泰安鄉原住民區小型露營場業者說,當地的露營場幾乎全是「無痕露營」,不提供固定式帳棚,由露營客自備可拆卸帶走的營帳;原以為能帶來生機,但疫情後國人瘋出國,露營場多在周休假日經營,以他的營區可供八帳、服務廿多人,每月營收僅四、五萬元,比以往少了六、七成。
原民業者強調,經營已經不容易,相關的法規條條框框太多,他的營區有化糞池,定期找水肥車處理,簡易汙水處理設備也在設置中,但相關規範太複雜,經營露營場的收益還不如務農,何必自找麻煩?不少返鄉青年已想打退堂鼓,將衝擊原鄉發展。
南投縣露營場超過四百家,但合法業者僅十多家。南投縣露營觀光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奇說,多數業者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加上露營場尚未全面合法化,導致不少業者卻步。
陳姓業者說,先前修正管理要點後,業者為了複雜的新規定,早已是一個頭兩個大,環境部要求今年三月起,露營場必須依「水汙法」收集汙水、設置處理設施,排放水質應符合放流水標準,現在又要忙著設置相關設施,否則可能被罰三百萬元,任誰都吃不消。
業者大吐苦水說,政策規定一直在調整,也只能配合政策邊經營邊修改,但政府動不動祭出重罰,大家都擔心賺不了錢,反而先吃上一堆罰單,這樣要怎麼經營下去?
林姓業者說,申請露營場的農地多在偏遠地區,有的農民二代、三代只是想用自家農牧用地闢建露營場,補貼一點收入,但申請程序繁瑣,山坡地要辦水土保持、設汙水處理設施,樣樣都要花錢,根本不划算,很多人乾脆放棄,難再有新血。
▪ 專題/你的選區要投票嗎?看726罷免投票完整25選區名單
▪ 專題/25選區大罷免 罷免通過要符合這些條件
▪ 圖表/韓國瑜、黃捷、謝國樑…近5年罷免案一覽 這些人被拉下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