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半世紀…吳念真:要離部長遠一點 小野:終於能買新皮鞋

人生走到七十歲,小野和吳念真在職場的位置首次有了必須避嫌的距離。被吳念真形容為「一個在朝,一個在野」的兩種身分,讓兩位好友在李遠上台擔任文化部長後便不曾見面,直到此次對談才破冰。吳念真雖然不斷調侃小野「要把西裝的成本賺回來」,但被問到在告別式上會如何為老友的一生下註解時,他忍不住說出真心話,心疼小野從事文化工作「一路辛苦」。
好友出來當官
吳念真:帶種!我第一次服他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小野被徵詢當部長時,有問過吳念真的意見嗎?
吳念真(以下簡稱吳):怎麼可能?我那時看到消息,覺得:靠!帶種!我第一次佩服他。都幾歲的人還去承擔這種職務。我光想到當部長開會開不完,我就快死了,因為我是一個很怕開會的人。幾歲了,你要不要享享清福啊。台灣官員不好當,民逼官反,官不聊生。
小野(以下簡稱野):因為那個位置要保密到最後,連我孩子都不曉得。
吳:很多人說,小野當部長了,你跟他很熟啊,很多計畫可以跟他說。我說不對,我的朋友當官時,我唯一告訴自己的是「離他遠一點」,不然很多人會講你們關係怎麼樣。而且最好不要去找他。我對這個部長最大的期待是能不能做久一點,因為他好像新買了很多西裝哦,西裝的成本要賺回來呀。
野:我老婆第一次只買一套西裝。她說我可能只做一個月,說你做完一個月再買第二套,冬天來的時候再買冬天的西裝。(吳:現在買太多了)做滿三個月後可以換皮鞋。她完全對我沒信心,因為覺得我是一個會闖禍的人,怎麼可以到政府機關做事?我去買了兩雙皮鞋,因為做了大概七個月,算一算可以買新皮鞋了。
最拿手的能力
小野:他是創作者我擅長溝通
吳:有一點我真的佩服他。開會時,我一聽到什麼不合理就會覺得這是笑話,常常很快發言、然後東西收收就走。但他會留在裏頭鬼混、把它弄成。我舉一個例子就是「光陰的故事」。有一年明總(明驥)問我們要不要拍恐龍電影,我聽了就笑出來覺得不可能,應該要高科技配合。但他在我旁邊說同意,我覺得你是頭殼壞去,東西拿一拿就走。然後他出來把我罵一頓,說你總要有理由先把預算拿下來。
野:我說要拍恐龍把預算騙到以後,找了四個導演寫故事送出去,每一段都有恐龍,可是拍出來只剩下一個導演一個夢境裡面有恐龍。(吳:對,他手上有一個恐龍玩具,還有夢見恐龍動一下),其他三段都沒有恐龍。電影剛拍出來被人家當成笑話看,說找四個學生拍四段學生片絕對不賣。(吳念真:結果很賣。)
問:小野曾說,如果這一生的工作都是編劇「多麼美好」,而吳念真目前都還在編劇。吳念真會覺得「一生都在編劇」很美好嗎?
吳:可見這個國家有問題啊,七十幾歲的人還在做編劇。
野:我寧願做點像我現在的角色,不是編劇,但可以幫別人拍拍手。我很早就這樣想自己,不是每個人一定要做創作者,而是要選一個比創作者能力還要好的能力。我從小就覺得我最好的能力不是創作。初中老師跟我說,我最好的能力是溝通、表達還有領導。
吳:靠么,溝通和表達不是編劇的能力嗎?
野:在中影時,念真曾經讚美過我一個能力,他現在忘記了。開會時老闆說已經不想再拍片了,我會再講個兩點然後突然舉手說,老闆,我們有個idea要拍,老闆很難拒絕就說好吧。我走出來時,吳念真說哇你的tempo抓得剛剛好。你有沒有講過。
吳:他快睡著了,然後你說要拍東西,他只好答應。
野:我會在時機非常成熟的時候舉手,我會一直觀察一直忍耐到可以出手就出手。念真不會想那麼多啦,他的個性比較是創作者,他在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快樂。
如果位置互換
「我想去立法院幹譙所有人」
問:如果你們位置互換,吳念真變成文化部長,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甚麼?
吳:我想去立法院幹譙所有人。但他不會啊。
野:我是忍耐啊。我想我只要闖過這一關,我老婆就會繼續給我買皮鞋和西裝。我在中影就是這種心理,只要忍耐完了,我就會成功。這大概跟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有關,在我爸爸這樣的壓力下,一定是非常壓抑。
吳:也許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事情一步一步在壓力下完成,這就是他人格一個很強大的特色。
去對方告別式
小野有個陰謀 吳:一路辛苦啦
問:如果參加對方告別式,會在告別式上說什麼?
野:我本來希望吳念真先得老年痴呆症。等你老年癡呆症,我會開記者會,推著吳念真的輪椅出來跟記者說,我要告訴各位一個祕密,其實所有的「人間條件」都是我寫的。其實我很同情我的弟弟,因為他的人生太辛苦了,我是為了他寫的。然後他就一直點頭,結束……我的人生終於勝利了。然後真的告別式,我會說嘿嘿,話語權在我手上,誰活得久誰的話語權就在手上。
吳:我已經跟小孩交代不辦告別式,他大概沒有機會去講。(小野:不給我機會講)
吳:如果是他的告別式要我上去講,我會說:小野,一路辛苦啦。請繼續保護從事文化工作的人不會像你這麼辛苦。
野:我出第一百本書「一直撒野」時,出版社要我找吳念真來。說他現在很紅,他一來第一句話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知道他多希望我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