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芳郁明天不出席「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發表 妻代道歉曝原因

高雄69歲翁騎機車轉彎「未看後方」 害5車撞成一團

114會考自然/近半推理題 讀懂還要會用

今年自然科圖表題占八成六,學生認為只要觀念對、理解圖表就能解題。教師指出,今年考題多結合生活經驗,建議學生不只要讀懂課本,還要「用」懂課本;在學習自然時,不要等待答案,而是要多思考、了解「為什麼」。

台北市萬華國中生物教師王美玲說,今年自然科考題共五十題,四十三題有圖表,題目由基本題到進階活用題,難易適中、具鑑別度。今年題型分布,生物、地科和跨科占五十%,理化約占五十%,另外,推理應用題目也占約一半,考生除讀懂課本,還要用懂課本。難題落在約卅多題,有對學生而言較陌生的情境,或是需要整合概念。

葉姓考生提到,今年題目不用複雜計算,但是圖表題多,只要觀念對,理解圖表就可以解題。謝姓學生表示,今年不少考題有陷阱,有一題考物理的液化氫能量相同,比較質量與體積,必須看懂並理解圖表才可解題,「我就一度被騙選錯答案,差點失分」。

新北市永平高中地科教師沈文俊指出,會考題目告訴學生,不要等待答案,而是去多思考。他建議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過程中,要真正了解到「為什麼」,縱觀這幾年會考題目,都不斷融入生活探究和跨領域,這不是要增加準備難度,而是鼓勵學生用更宏觀的視野,用科學素養解決實際問題。

自然科補教老師楊過表示,自然科素養題若能掌握,基本上可到A等級。但部分題目出題方式可能讓「會的學生寫錯」,以四十五題為例,若單看圖片給予的流血間距,出血的時間正好是五分鐘,並非過長,但題幹其實給了「等了卅秒」的條件,代表已多等卅秒,該題不是問學生是否弄懂課程觀念,而是看學生有無抓出關鍵字、發現陷阱。

國中教育會考 114會考

延伸閱讀

114會考/近3年來最具鑑別度考題!專家估錄取分數下修 建中34.6、北一女33.8

114會考/假摸頭真偷看!自然科1考生作弊被抓包 兩天違規「1行為」最多

114國中教育會考英文科 完整試題及全部答案

114會考自然/圖表題占8成!師呼籲學生用懂課本 曝難題集中在30幾題

相關新聞

整理包/會考選校指南 雙北哪些高中離捷運站近?2025公私立校園地圖一覽

114國中會考落幕,成績公布後就要開始選填志願了。除了依照成績參考落點分析外,也提倡不要被名校迷思綁住、鼓勵學生選擇社區高中就讀,因此通勤時間也是需要納入選校考量的重要一環。台北市、新北市有哪些高中職離捷運站近?《聯合新聞網》整理雙北捷運站附近的公私立高中,讓學生和家長們可以依據自身需求,找出最理想的學校。

會考後只能耍廢3個月?國文老師提議做「5件事」充實自我

114國中教育會考落幕,學生們從考試壓力中解放,大肆慶祝,但是在玩樂後,卻也好像失去了長久以來努力的目標,不用被逼著讀書考試,很容易就讓大好時光白白溜走。

會考該用原住民加分?她想上雄女怕被譴責 網一面倒:成功者不會浪費

114國中教育會考落幕,6月6日成績出爐,考生短暫放鬆後又將面臨選校難題。一名學生會考後覺得自己成績比模擬考低,但如果用原住民身分加分的話,可能可以上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但又擔心用了加分會遭到異樣眼光看待,對此網友們幾乎一面倒勸她用加分。

會考作文「2倉鼠+6詞」一堆考生傻了!飼主見圖狂搖頭:錯誤印象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落幕,本次作文題目僅放上「兩隻倉鼠與六個詞彙」請考生自由發想,不少人哀嚎「很後悔沒養倉鼠」,連器材名稱甚至倉鼠二字都寫不出來。更有趣的是這次話題熱度不限於考生,也在許多「養鼠人」之間引發討論,部分網友指出倉鼠不宜合籠飼養,圖片容易加深錯誤觀念「這出題的一定沒養過倉鼠」。

會考作文考倉鼠怎麼拿高分?老師舉3點關鍵:不能只有感覺 要敢思辨

今(2025)年會考國文寫作測驗,作文題目是兩張圖片,左圖中有兩隻倉鼠,一隻在籠內跑滾輪、一隻想逃出籠子,右圖並提供「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沉溺」等六個詞彙...

會考國文出現世足賽程!一票考生中阿根廷陷阱 網見答案笑:出題者沒看球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昨(18日)落幕,除了眾所矚目的國文作文題目外,國文的考題也受到網友們熱議。根據網友曬出的國文考題,有一題貼出世足16強賽賽程,並要求考生依據賽程表推斷,冠軍、亞軍、季軍最有可能的組合為何?此文一出,有網友質疑跟國文領域無關;也有球迷秒答對,也感嘆此題對球賽毫無興趣的考生不利,但有網友解答,此題考的其實是「邏輯推論」,並不需要了解體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