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輸美商品拚到20%關稅 越南拿到協議卻恐踩進地雷?

彰化至台中近海驚見「超強對流胞」特徵 鄭明典:恐狂風暴雨+冰雹

本地AI手機遭噴「就是笑話」!內行人反點出最大特色:取向不一樣

面對關稅戰 蔣萬安引川普名言幫盤點These are our cards

台北市長蔣萬安(右)昨天下午赴內科發展協會聆聽產業心聲。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北市長蔣萬安(右)昨天下午赴內科發展協會聆聽產業心聲。記者蘇健忠/攝影

關稅產業重創,北市長蔣萬安今市政會議提四點因應,並舉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面對關稅戰時的因應,向賴清德總統喊話「就該提前部署、就該第一時間站出來向國人說明,並清楚誠實告訴大家:將面臨什麼困難、如何應對,未雨綢繆,不是只亡羊補牢。」

昨天赴內科、商業公會等聽取企業心聲後,蔣萬安今市政會議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們的衝擊,遠遠超過大多數國家。現在是各國的領導人展現領導能力時刻,「領導人必須指出方向,拿出對策,團結國家」。

蔣萬安今也提出的四點因應,包括第一:要關注勞動權益,才是真正「苦民所苦」;第二,也幫中央點出 「These are our cards(籌碼)」;第三,至少要爭取區域性公平競爭條件;還有地方政府權責有限,但是台北要從自身做起。

由於先前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時,曾對著澤倫斯基說「You don’t have the cards你處於不利的地位」。蔣萬安今說,「我們要為中央點出 These are our cards(籌碼)」,儘管關稅與經貿談判是中央職權,但他期盼政府能夠為台灣談到最有利條件。現在討論大家聚焦在商品貿易逆差,但事實上台灣向美國購買非常多服務,卻沒有在目前美國高關稅的計算公式當中。

蔣舉例,包括台灣民眾及機構投資者購買許多美國的金融服務、雲端服務、金融商品或是金融資產,包括軟體授權、社群廣告等,這些都是很實際對美的採購。另一方面,台灣也是美國國債前十大持有國之一,顯示台灣與美國經濟的深度連線。

另外,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當中具有無可取代的角色,更是美國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這個戰略意義對雙方而言都很重要,而這些都沒有納入美國關稅換算公式中的直接消費投資以及互惠關係,但都是台灣在談判中可以主張的籌碼與底氣。

蔣萬安也呼籲中央,在與台灣主要出口競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比較的框架之下,至少要爭取區域性公平競爭條件,不能讓台灣獨漏、獨自背負高關稅。

另外,蔣說,有第一線的廠商告訴他,希望能夠和供應鏈夥伴,比如東南亞國家的廠商,在美國合作建立組裝廠,就近供應美國需求;也有業者要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市場,我們也希望中央能夠聽到地方的心聲。蔣也再向賴清德總統喊話,「領導人必須指出方向,拿出對策,團結國家」。

蔣說,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第一時間因應關稅議題的發言,讓他看見為政者的職責,他認為就該提前部署、就該第一時間站出來向國人說明、並且清楚誠實地告訴大家:「我們將會面臨什麼困難,要如何應對。」他也認同桃園市張善政市長的建議,中央應該將2024年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重點用在對企業界的緊急紓困,尤其是在穩定勞工就業權益的部分。昨天他也公開講,團結是目前唯一的正道。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綠批蔣萬安邀會商「假鬼假怪」 北市反擊:是誰5天慢不只1拍還指東說西

北市六大產業受創嚴重 蔣萬安估2,800家、影響9,200億元

蔣萬安赴內科產業吐心聲:不要對立、人民最大、快救經濟

關稅大刀 蔣萬安曝這些產業衝擊最大約2800家占總體5%

相關新聞

台美談判不碰匯率? 卓揆:不敢斷言未來

台幣匯率歷經兩天升值近兩元引發「升值之亂」,為避免熱錢炒匯再讓台幣匯價飆升,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烱民昨天表示,近期將對外資...

跨黨派立委團結束訪美行 盼避免雙重課稅法案納議程

我國跨黨派立委團結束訪美行程,今凌晨搭機返台。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表示,已向美方詳盡說明台灣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及雙邊貿易不...

台列美關稅談判「優先四國」 完成首輪實體磋商

我國跨黨派立委團二日結束訪美行程,訪團成員表示,台灣在第一輪談判中,與南韓、日本、越南並列「優先四國」(First Fo...

鄭麗君、楊珍妮領軍 台美完成首輪關稅磋商

美國總統川普推出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經貿辦宣布,我方談判團隊在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的率領下,於美東...

卓揆:對美關稅談判 最低限度爭取稅率不高於競爭對手

因應美國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拜會朝野黨團,力拚在最短時間通過特別條例。卓榮泰向民眾黨立委表示,為了維持電...

因應關稅衝擊說明台灣立場 立院訪美團今晚出發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今晚率台美國會聯誼會、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訪問美國華府,將拜會國會山莊、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