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4分科公民/烏俄戰爭等國際衝突入題 混合題選項模稜兩可「很燒腦」

川普丟關稅炸彈 全球剉著等…這國家領導人竟喊「很榮幸收到信」

回應賴17條 解放軍演「首提」要域要道封控 白宮: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解放軍1日再發動圍台演習,圖為台灣蘇澳艦監控中方的山東艦。(圖/台灣國防部提供)
解放軍1日再發動圍台演習,圖為台灣蘇澳艦監控中方的山東艦。(圖/台灣國防部提供)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1日組織陸海空火等兵力,在台灣周邊聯合演訓,首度納入「要域要道封控」,提升封鎖台海能力,中國國台辦直指演習是針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指稱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白宮和國務院先後對此表示,川普總統強調維持台海的和平,並重申,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企圖用武力或強迫的方式來改變現狀。

白宮新聞秘書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國安顧問沃茲(Mike Waltz)已做了簡報。國務院發言人稍早也回覆本報記者詢問表示,美方正密切觀察中國的軍事行動,中國升級的軍事恐嚇策略只讓緊張加劇,並破壞兩岸和平與穩定。

國務院發言人表示,中國再次展現他們不是負責任的角色,沒有將地區的安全與繁榮置於風險之中,中國對台不負責任的威脅和軍事施壓行動也沒有正當理由。

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希普說,中國在台灣周邊的大規模軍演正增加兩岸緊張,「我們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任何可能進一步升級緊張的舉措」。

中國海警艦艇編隊1日同時在台灣周邊海域執法巡查,展開「臨檢拿捕、攔截扣押」等科目演練;這是賴清德日前發表17項策略之後,中方首次以軍演回應。

台灣國防部表示,自1日上午7時21分起,至下午3時30分為止,共發現解放軍13艘軍艦、海警船4艘以及山東號航艦編隊8艘共艦,以及71架次共機出海演習;台灣國軍已經啟動「立即備戰操演」,目前仍以戰備部隊應處,隨時視情況提升戰備。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指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拋出所謂17項策略,演習是對賴清德當局謀獨挑釁的懲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警告。但她也稱,針對的是台獨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台灣方面,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總統第一時間指示國安與國防等相關單位嚴密應處。郭雅慧說,中國作為區域一員,近日持續在台海周邊及印太區域,包括紐、澳、日、韓、菲律賓南海等區域各方國際海域,以軍事挑釁、海上灰色地帶襲擾等單邊行徑,破壞區域安全穩定、片面升高區域情勢、公然挑戰國際秩序,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麻煩製造者,總統府嚴厲譴責。

郭雅慧表示,維持區域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台灣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決心不變,呼籲中國回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上,為區域安全穩定與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1日上午宣布,1日起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於台灣周邊組織艦機「多向抵近台島」,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他並稱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和有力遏制。

相較去年10月聯合利劍2024B演習科目包含「要港要域封控」,這次軍演科目轉向「要域要道封控」。中國軍事專家張軍社指出,台灣重要航道包括巴士海峽等,要域有基隆、高雄、花蓮港,解放軍演練封控台獨分子在戰時逃跑和獲取外部軍援通道。至於這次演習未有「聯合利劍」等代號,中方專家分析,這顯示對台演練已趨向常態。

賴清德去年5月上任總統後,中國解放軍曾三度軍演。製表/聯合報
賴清德去年5月上任總統後,中國解放軍曾三度軍演。製表/聯合報

軍演

相關新聞

「海峽雷霆」軍演 陸模擬打擊我天然氣接收站

共軍連兩日對台軍演,昨公布演練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在共軍東部戰區發布的影片中,可看到共軍首度公開以我天然氣接...

共軍宣布軍演「圓滿完成」 強調堅決挫敗台獨

在昨、今日持續對台軍演下,共軍東部戰區2日晚間宣布,「圓滿完成聯合演訓各項任務,全面檢驗了部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共軍...

回應賴17條 共軍演訓「多向抵近台島」

共軍東部戰區昨天組織陸海空火等兵力,在台灣周邊聯合演訓,首度納入「要域要道封控」,提升封鎖台海能力。大陸海警艦艇編隊昨同...

外媒:共軍正強調台灣能源弱點

中共解放軍二日在台海軍演,網路社群一日傍晚流出一張中油LNG船航行路線圖顯示「在海上排徊」,網友質疑LNG船受解放軍軍演...

歐盟報告批北京對台立場 陸使團:「台灣問題」是紅線

歐洲議會於4月2日通過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及「共同安全暨防衛政策」兩項去年度執行報告的決議文,當中批評北京對台灣的...

共軍連2日軍演 陸官媒:對台全新「控島模式」

共軍本月一、二日連續兩天對台軍演,重點演練「要域要道封控」,驗證海陸空各軍種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等。大陸官媒昨撰文分析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