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長要求教育中立 教團:零成本檢舉 現在老師誰敢講話?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被「抹紅」檢舉,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再強調台灣教育人員應保持教育中立;但教團感嘆,校園內部的檢舉已經愈來愈常態化,校園恐不再是教育場域,反而成了政治互相攻伐的場所,「老師誰敢講話?」
台北市教師會政策部主任葉青芪表示,教育基本法第6條第1、2項規定,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老師在課堂上本來就政治中立,但若有人檢舉,北市教育局就按照程序處理。
葉青芪說,針對此事件,北市確實是依法行政,權責單位教育局責成北一女內部調查,目前看來,區老師回應與北市處理方式是四平八穩,「政治人物大可不必去帶風向。」
他認為,是否要涉及涉及公共事務,在法律規定範圍內,老師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跟作為,大部分老師還是非常謹慎。新教師法之後,老師對於上課的言行舉止是愈來愈謹慎,因為所言都會被檢視,尤其老師在學校、班上做什麼事,家長、學生都可以去主張,但最後若是不成立,其實也是零成本。
葉青芪談及校事會議現況,只要有人檢舉,教育局就要啟動程序,責成學校處理,最後結案就是一份報告,「現在檢舉容易,而且沒有成本。」未來是不是又有人要檢舉老師在課堂上說台獨?他憂心大家為了特定想法與立場去惡意檢舉對方,造成教育現場被撕裂。
他直言,零成本檢舉的氛圍下,校園內部的檢舉已經愈來愈常態化,如果現今社會上這股風氣又吹進校園,校園恐不再是教育場域,反而成了政治互相攻伐的場所,老師誰敢講話?又如公民課,是要老師怎麼上?若掀起另一股校園風暴,對孩子的教育是好的嗎?
北市一位不具名校長認為,回到法律面看待此事,相關規範與配套措施是否真的有辦法把這些東西講清楚?政府今天用品德來探討,甚至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來看,過程到底夠不夠嚴謹?每個人的言語適當與否,值得討論,但用一把界線的尺而讓聲音都停留下來,會不會形成寒蟬效應?兩者必須切開來看。
該校長直言,時空歷程的轉變,北一女也不是今天才聘任區老師,從法律層面去看這件事情,恐怕不能框住她,就要回到道德勸說。在民主價值當中,除非過程明顯產生危險,否則回歸檢視言論自由的界限,仍有許多探討、模擬的空間。「目前時空和氛圍,的確產生一些壓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