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強缺電概念股?雲豹能源全年展望樂觀 卻遭酸是「吸血台電」

冰存米飯不能完全放涼!趁熱裝入保鮮盒 留住濕潤口感別冷藏

新聞幕後/面對川普不確定性 賴總統出手凸顯台海險峻

美國總統川普(左圖,美聯社)上任後對美中台關係恐轉向「戰略模糊」,賴清德(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總統提出五大國安威脅並祭出十七項因應策略,希望華府重視台海局勢。
美國總統川普(左圖,美聯社)上任後對美中台關係恐轉向「戰略模糊」,賴清德(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總統提出五大國安威脅並祭出十七項因應策略,希望華府重視台海局勢。

賴清德總統昨天大動作端出「賴十七條」,緊縮兩岸交流程度是近年之最,除了檯面上的理由要應對中共對我滲透,更有美國川普新政府上台後的不確定性,讓賴政府要藉此凸顯台海的險峻。

適逢反分裂國家法屆滿廿周年,陸方可能強化懲獨作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美中台關係恐轉向「戰略模糊」,加上川普預計上半年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綠營內部認為,賴總統此次提出五大國安威脅並祭出十七項因應策略,意在凸顯中共併吞我國的意圖更甚以往,也希望華府重視台海局勢。

近期多家外媒報導川普與習近平即將會面,雖然時間等細節尚未確認,但已凸顯華盛頓與北京準備會面。台灣在川習會中是必談議題,賴政府對此可能毫無施力點,即便剛從華府返台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接受多家媒體專訪澄清「疑美論」,都難完全消除我方政府的焦慮。

除了川習會在即的壓力,中共近年對我的「蟒蛇策略」,正加劇賴政府的壓力。據了解,賴清德總統此時端出「賴十七條」,是因國安團隊評估,大陸對台滲透遠比外界了解情況嚴峻,現有法制已難懲治,在賴總統指示下,相關部會過去幾個月緊鑼密鼓盤整法規;近日陸配鼓吹武統論、層出不窮的共諜案,且適逢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屆滿廿周年,加上接下來要登場的川習會,都衝擊美中台情勢,因此,賴政府決定出手反制。

賴總統多次提及,根據國安局報告,去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六十四人,是二○二一年的三倍之多;賴總統昨特別指出,現役及退役軍人合計占共諜案比率達百分之六十六。

據了解,這只是對外公開的數據,賴總統上任後在例行的國安會議與軍談中,包括國安會、國安局以及國防部、陸委會等,都不斷在會中示警,大陸對台滲透尤其是對國軍以及民間交流的統戰作為,比起過去更加嚴重;國安相關部會多次在內部會議中向賴總統表示,對中共統戰滲透,我國現有法制已難以有效防範、懲治。

國安人士坦言,大陸對台滲透遠比外界了解情況嚴峻,政府不得不調整、訂定反制作為;賴總統早在數個月前,就指示政府相關部會,必須全面檢討法制面不足,並提出新的因應策略。

陸方軟硬兼施的統戰策略步步進逼,例如從反分裂國家法到懲獨廿二條、扭曲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利誘國人申辦大陸身分證件等,國安單位與賴總統都認為,這已符合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因此我方必須強勢出手反制。

國安會

延伸閱讀

統一投信:三大因素支撐 台股後市正向看待

遭川普牽連?G7外長會議聚焦俄烏、貿易戰 美國務卿恐收多國抱怨

【重磅快評】不想當美國人很難嗎?格陵蘭人用選票說不

川習在美生日峰會? 中國擔心澤倫斯基遭圍攻重演

相關新聞

美國務院 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開稱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美國國務院十五日回覆本報記者提問表示,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面對來自中國大陸...

軍事審判法若送立院三讀 民眾黨團將推因應措施

賴清德總統日前拋出恢復軍事審判,民眾黨立院黨團批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曾說「軍事司法審判基本上已經違憲」,柯建銘要不要再率黨...

指賴清德操作「芒果乾」 學者:算準藍白只會罵 有利綠罷免

賴清德總統宣布恢復軍審,提出因應中國大陸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定義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正值大罷免潮,文化大學廣...

「反對軍事戒嚴」 國民黨擬公投反制軍審

賴清德總統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國民黨昨批評,賴總統將兩岸推向「準戰爭關係」;前總統馬英九說,賴總統違反憲法兩岸定...

賴總統首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提5威脅17因應

賴清德總統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他首度公開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五大國安威脅、十七項因應策略。

觀察站/美國務院小心翼翼 僅稱「提案」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開稱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雖不是新詞,過去在「反滲透法」等法案中就能見到,但從總統口中如此露骨說出,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