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東局勢升溫!台股下跌313點收21,732點 台積電下跌35元收1,020元

一通電話照個鏡子就被騙走千萬養老金 78歲婦栽在客服人員手上

美國轟炸過後:伊朗下一步「神權政府保命優先」?

賴清德稱陸是境外敵對勢力 楊瓊瓔:勿為大罷免賭上台灣前途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圖/聯合報系照片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圖/聯合報系照片

賴清德總統今在國安高層會議後舉行記者會,指中國是「我國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賴總統不僅摒棄過去承諾主張的「兩岸合作交流」,還更力催兩岸敵意的油門,不禁讓人擔憂,執政黨是否是為了在朝野大罷免的政治分歧上加大力度,而恣意賭上國家前途未來?

楊瓊瓔表示,賴總統競選時的兩岸政見,當時被認為是要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賴總統後來也不斷重申,主張兩岸要「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還說「可先從重啟雙邊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楊瓊瓔說,賴總統就職才不到一年,今天的重大宣示,是否打臉了蔡英文跟過去的自己?而過去大家熟知的美、中、台關係理論,無不尋求一定的模糊空間與平衡,來追求和平最大可能,就像美中現在經濟等層面都對抗,卻也要辦兩國元首互訪的「川習會」,甚至生日會,因為大家都知道,對話及交流才能減少誤判,減少誤判才能進而降低戰爭風險。

她質問賴總統是否有和美方或其他區域夥伴充分溝通?是否完整評估戰爭風險與國際情勢?她也認為對於中國大陸的文攻武嚇手段,政府要有應對措施,但大動作由總統宣布「敵對勢力」、又一口氣拋出十多項未經時間凝聚共識的重大政策改變,真的是對台灣最好的做法嗎?

楊瓊瓔表示,美、中都以各自國家利益為至上,台灣要在兩強間堅韌生存、不淪為棋子,靠的不是暴衝的棋手,而是堅實國防、靈活的外交策略,謀定而後動。而賴總統提出的政策涵蓋軍審軍法、加強管理軍人及公務員、港澳人士,甚至連宗教和演藝人員赴中都要納管等,這麼多重大爭議與浩繁的政策,提出前都不用與民意溝通、都不用透過公聽會、民調、政策研究來凝聚朝野共識嗎?

楊瓊瓔質疑,賴總統之所以急著這時提出範圍超廣的重大法案,是否和民進黨推動「大罷免」宣講有關?因為這些政策都涉及修法,最後一定會送到立法院審議及表決,立法院本是民代為民發聲容納多元的場域,可以預見這些法案一送進來,一定會造成更嚴重的政治分歧,還是這才是政府真正在意的事?

楊瓊瓔強調,自己生在台灣,長在台灣,以台中為家,一輩子都打算為這塊土地貢獻己力,如有任何對台灣的不利,她自己會第一個站出來捍衛,也支持健全台灣的防衛機制,但總統今天對兩岸路線跟政策的近乎獨斷,是否真的符合和平、穩定發展的國家有利策略?

楊瓊瓔表示,賴總統今演說也說「在社會中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這句話也原封還給執政黨,如果總統的大動作,真的只是為了在大罷免的國內政治分歧上為綠營添柴火,那就是恣意賭上國家未來,絕非國民之福,期盼政府對自己的政策能有完整的說明,更也要考量到國際情勢,做出真正對台灣有益的決策。

賴清德 楊瓊瓔

延伸閱讀

賴清德恢復軍法 馬文君:台灣進入戰爭更近了?

批賴清德極盡挑釁能事 趙少康:展現他的性格缺陷

賴清德恢復軍審 王鴻薇提三問:在打臉過去的民進黨?

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沈伯洋認為還不夠:應成立國安法庭

相關新聞

美國務院 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開稱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美國國務院十五日回覆本報記者提問表示,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面對來自中國大陸...

軍事審判法若送立院三讀 民眾黨團將推因應措施

賴清德總統日前拋出恢復軍事審判,民眾黨立院黨團批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曾說「軍事司法審判基本上已經違憲」,柯建銘要不要再率黨...

指賴清德操作「芒果乾」 學者:算準藍白只會罵 有利綠罷免

賴清德總統宣布恢復軍審,提出因應中國大陸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定義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正值大罷免潮,文化大學廣...

「反對軍事戒嚴」 國民黨擬公投反制軍審

賴清德總統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國民黨昨批評,賴總統將兩岸推向「準戰爭關係」;前總統馬英九說,賴總統違反憲法兩岸定...

賴總統首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提5威脅17因應

賴清德總統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他首度公開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五大國安威脅、十七項因應策略。

賴清德總統國安高層會議記者會5大重點一次看

總統國安高層會議記者會5大重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