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原因曝!加薩增至342死 內唐亞胡嗆加倍奉還

被影射是殺人兇手!金秀賢公司火大「發12頁聲明」駁:沒強迫金賽綸還債

比特犬為何二次咬人?原來飼主「這些承諾」沒做到 將重啟調查

賴清德宣布恢復軍審 國防部拋5大面向修法:爭取國人支持

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圖)說明軍事審判制度規畫。記者曾學仁/攝影
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圖)說明軍事審判制度規畫。記者曾學仁/攝影

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說明軍事審判制度規畫。

修法方向,過往軍事審判在我國曾有一段不被人民信任的歷史,社會各界對軍事審判採階級管轄、欠缺獨立性等仍有諸多疑慮,國防部都虛心接受。此次修法將全盤檢討調整,確保未來重新開機的軍事審判制度,必須符合公平審判原則、正當法律程序之憲法要求,周延兼顧人權保障與軍隊紀律,強化國家安全。

修法規劃,(一)軍事審判案件限於軍人職務上犯罪為主,未來現役軍人平時觸犯陸海空軍刑法第二編有關之軍事犯罪(如違反效忠國家職責章等),將受軍事審判;第三編軍人一般犯罪案件,規劃仍由司法機關辦理。

(二)制定軍事法院組織法、軍事檢察署組織法,國防部組織法規定得視部隊任務需要,於適當地區設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並依「國防部各級軍事法院組織準則」運作,為提升機關之獨立性,將另行研訂軍事法院組織法、軍事檢察署組織法,以杜外界藉由機關調整干預偵審之疑慮。

(三)制定「軍法官人事條例」,現行國軍任官、任職、服役等規範,並未針對軍法官有特別規定,相較於法官法對於從事審判者應有之制度性保障,明顯不足。未來國軍將參考法官法制度精神,對於軍法官任免、遷調及評鑑、淘汰等,將研訂「軍法官人事條例」,有別於一般軍人人事制度,以確保公正獨立。

(四)從事偵審之軍法官必須具備軍事歷練,軍法案件涉及軍事專業特殊性,擔任軍事院檢軍法官具備一定部隊服役經驗或資歷,才能正確掌握軍法案件之特性,未來將律定從事軍事偵審工作之軍法官,必須具備一定部隊服務資歷,始得參加甄選。

(五)國防部將在符合公平審判原則、正當法律程序之前提,通盤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研議採行全面強制辯護、廢除階級管轄等。另有關事實審及法律審之救濟、審級制度設計,將徵詢司法機關、專家學者意見妥適規劃,並與社會妥善溝通,爭取國人支持。

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圖)說明軍事審判制度規畫。記者曾學仁/攝影
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國防部法律司司長沈世偉中將(圖)說明軍事審判制度規畫。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防部 法律 賴清德 軍人

延伸閱讀

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沈伯洋認為還不夠:應成立國安法庭

軍審制度恢復…民眾黨:進步價值轉眼拋棄 台灣法治「德意志」說了算

顧立雄昔反軍法復辟 國防部今喊「軍人由軍法審判將保障人權」

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賴士葆:需給全民立論基礎

相關新聞

美國務院 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賴清德總統日前公開稱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美國國務院十五日回覆本報記者提問表示,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面對來自中國大陸...

軍事審判法若送立院三讀 民眾黨團將推因應措施

賴清德總統日前拋出恢復軍事審判,民眾黨立院黨團批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曾說「軍事司法審判基本上已經違憲」,柯建銘要不要再率黨...

指賴清德操作「芒果乾」 學者:算準藍白只會罵 有利綠罷免

賴清德總統宣布恢復軍審,提出因應中國大陸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定義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正值大罷免潮,文化大學廣...

「反對軍事戒嚴」 國民黨擬公投反制軍審

賴清德總統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國民黨昨批評,賴總統將兩岸推向「準戰爭關係」;前總統馬英九說,賴總統違反憲法兩岸定...

賴總統首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提5威脅17因應

賴清德總統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他首度公開宣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五大國安威脅、十七項因應策略。

賴清德總統國安高層會議記者會5大重點一次看

總統國安高層會議記者會5大重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