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環團:高雄蓋滯洪池多 填平埤塘更多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市多處淹水,外界質疑,高雄前瞻治水經費三分之一全花在滯洪池,偏廢了其他治水的基礎建設,造成區域排水失靈。高雄市水利局長蔡長展說,前瞻預算除用做闢建滯洪池,也積極進行河道整治,興建區域排水箱涵等,這十年來陸續執行的項目包括雨水下水道、區域排水整治,大型抽水站,也添置防洪設備。
至於外界質疑這些治水沒有發揮功效,水利局強調,排水工程有保護標準極限,超出標準仍有淹水可能;比對莫拉克、凡那比風災的淹水紀錄可知,本次凱米颱風下在高雄的雨量已超越莫拉克、凡那比當時紀錄,但退水速度變快,而且凡那比淹水面積高雄市加高雄縣超過一萬公頃,這次縮小為一一○公頃,就是排水改善的明確效益。
高雄廿五座滯洪池,居全國之冠,也是高市府引以為傲的政績,但為何這次颱風來襲仍淹大水?作家「漂浪島嶼」點出,高雄滯洪池設計有如公園大水池,周邊不斷蓋起高樓,壓縮容水空間,一旦水量過大,難免釀成水患。更有環團質疑,高雄蓋的滯洪池多,填平的埤塘更多,土地開發不能犧牲治水防洪。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說,高雄數十年來持續填埋埤塘,仁武八卦寮草潭埤,即現在一百期重劃區,即縮減到原本四分之一,鄰近金獅湖的檨仔林埤也縮了一半,鳳山小貝湖縮減到原本十分之一,內惟埤殘存不到四分之一。而市長陳其邁任內,草潭埤縮減一半,小貝湖還要減一公頃,也引發環團抗議。
莊表示,高市府一再宣稱縮減埤塘不會淹水,將濕地轉成建地,填埔財政,「但財政規畫,怎能犧牲防洪治水」?
高市議員邱于軒更說,近年感覺市府「像被建商綁架了」,許多農地變建地,大量核許建商蓋房子,卻沒要求排水設施一併跟上腳步調整,依仍使用當地水利溝,大雨一來無處宣洩便淹水,這次颱風,許多民眾就打電話來抱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