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億萬富翁加一!台北信義區開出大樂透頭獎一人獨得1億元

南韓緊急宣布戒嚴!總統尹錫悅稱「為維護自由憲政秩序」 韓元急貶

治水預算用在哪?李鴻源:花的錢已是荷蘭一倍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指出,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著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指出,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著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凱米颱風重創南台灣,各界質疑過去花費鉅額治水預算到底花去哪裡?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指出,政府當然有義務要告訴全民錢到底花去哪裡?不過他也提醒,應該回歸專業找出淹水原因。他並且質疑,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著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但「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因此應該先找出淹水的環節,接著才是開藥方、編預算。

李鴻源指出,此次高雄雨下得太大、超過排水保護標準固然是事實,不過前瞻預算花了2000多億元,政府當然有義務要告訴全民錢怎麼花的?尤其這次重創的地方到底花了多少?做了什麼?有沒有發揮效果?不過李鴻源強調,先不要急著指責誰對誰錯,應該先回歸專業討論,如果真的有減緩淹水是應該鼓勵,但若沒發揮效果就應該思考是否真的人定勝天?

李鴻源指出,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著說要編多少預算」的不好習慣,一直開支票、編預算甚至編特別預算,但是過去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更令人納悶錢到底花去哪裡?

他強調應該先搞清楚到底為什麼淹水?淹水環節出在哪裡?接著才是開藥方,討論應該編多少預算。他呼籲不應該再落入舊的思考模式。李鴻源並建議,執政黨如果迴避,在野黨就應該盡責地模擬淹水的原因,發揮監督、開藥方的功能。

李鴻源坦言,高雄的治水與其他城市不太一樣,尤其愛河的潮汐如果很高,沿線的水就排不進愛河,同時這幾年都市大量開發擴張,很多原本可透水的地面變得不透水,逕流的流量增加,這就又牽涉滯洪池究竟還夠不夠的問題?

他並指出,高雄的治水有60%屬中央管轄,因此牽涉主管河川的水利署、都市內水的國土署以及地方政府,三方必須通力協調合作,在政治上有一定挑戰性。李鴻源說,韓國瑜擔任市長時代,曾經全面盤點公園、學校操場等場地如何發揮滯洪功能,當初都有規劃,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再繼續推動。

李鴻源同時質疑,這次可看到地下室停車場大淹水的狀況,不過颱風登陸前其實有兩天可準備,氣象署應該也有提前預告降雨量,應該有足夠時間通知民眾疏散車輛或設置擋水板等。

他回憶,過去他在台北縣政府期間,每到汛期前都會公布易淹水地區的潛勢圖,同時要求所有排水溝的汙泥都要清除,海上警報一發布就要移動堤外停車場的車輛。因此從工程角度看,應該檢討過去的治水工程、預算有沒有發揮效果?另從災害管理角度,應檢討這次有沒有做到應有的防颱準備?

李鴻源 治水 淹水

延伸閱讀

奧運田徑/最性感運動員出現勁敵!荷蘭女神有高顏值和好身材

奧運射箭/混雙與荷蘭同分 中華隊27日加賽定最後門票

影/高雄「愛河」撐不住了!黃泥水溢堤衝入周邊社區

影/全國首座...市府主導開發小水力發電啟用 盧秀燕:一滴水三利用

相關新聞

凱米重創中南部 賴總統:淹逾50公分 每戶補助2萬

凱米颱風造成中南部土石流和嚴重淹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昨統計,截至昨晚十點,共造成八死一失蹤八六六傷,仍有一萬七千多戶停電...

高雄三分之一前瞻花在滯洪池 工務人士:若多改建下水道、箱涵 也許不會淹這麼慘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市多處淹水,審計部報告指出,高雄前瞻前三期水環境建設經費將近一四四億元,其中高雄引以為傲的廿五座滯洪池總...

屏東視察 賴總統:淹水都是中央的問題

賴清德總統昨到屏東視察颱風災情及水利工程,他用台語說「金歹勢(真抱歉),讓大家淹到水」,淹過水的人才知道淹水的痛苦「比死...

新聞眼/除滯洪池 排水、清淤做多少?

凱米颱風豪大雨襲來,中南部前瞻基礎建設治水預算,是否有發揮功效,一一受檢驗。以這回重災區高雄來看,滯洪池等治水項目固然發...

高市駁填平埤塘釀災 議員促找出問題

凱米來襲高雄大淹水,遭質疑是因許多埤塘被填平所致,高市水利局解釋,市府未因100期重劃開發工程填平草潭埤,而是在重劃開發...

張麗善籲中央 放寬淹水補助

凱米颱風造成南部地區嚴重淹水,賴清德總統前天宣布全台室內淹水超過50公分家戶,每戶補助2萬元,未滿50公分的中低收入戶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