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年 專家:總額續行與否應嚴肅檢討

健保開辦30年,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近日談到制度早已過賞味期,改革迫在眉睫。專家今天呼籲政府扛起改革重任,繼續實施總額與否須嚴肅檢討,健保與商保動機不同,結合恐成考驗。

曾完成「二代健保總檢討報告」的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適逢健保30週年,舉行「健保30永續研討會」,今天起展開為期2天的演講,探討未來健保體制永續發展與創新挑戰。黃煌雄致詞提到,健保是台灣軟實力象徵,擁有寶島特色的健保,增加台灣自信與光彩。

黃煌雄表示,台灣健保制度是政府成功的重大社會工程,但隨著超高齡社會、少子女化來臨,台灣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再加上天價新藥與新科技投入醫療體系,健保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數下降造成健保收入漸少,財務負擔成為不可承受之重,自費比率增加,違背健保創立初衷。

黃煌雄表示,若年輕醫師價值觀隨著數位科技改變,支撐健保的支柱將會動搖,不論黨派、不論誰掌權,都要誠實面對,無法迴避,現在是關鍵時刻,政府必須扛起,如建立獨立專業評估機構承擔新科技給付程序正義,讓台灣下一代依然享有現行的健保權益。

面對健保收入面改革,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羅紀琼說,財務永續關鍵因素,不外乎開源節流,健保收入主要來源是薪資所得一般保費,去年部分負擔收入占率為6.2%,不僅是財務來源,更有抑制浪費重要功能,與日本30%部分負擔相比仍偏低,建議官方考慮調整。

羅紀琼提到,過去30年健保費率共有3次調升、2次調降,這是空前絕後的,財務穩健多虧總額制度強硬控管費用支出,但強力管控一定會有不預期或可預期的醫療生態影響,包含醫療人力與資源分配改變等,總額已實施20年,未來是否還需要繼續實施總額必須嚴肅檢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教授黃心苑說,健保30年了,沒有任何制度可以實施這麼久不檢視,不諱言的是健保制度與台灣大醫院醫事人力出走,近期急診擁擠就是縮影,患者在急診等不到病床,就是醫療可近性出問題,「我們的醫療成長不夠,收入面改革勢在必行」。

黃心苑表示,健保最大難題是如何透過公共財政工具提供足夠永續成長,但漲保費或擴大商保角色執行不易,最大障礙是缺乏社會支持,健保烏托邦迷思,可能來自於台灣醫療照護體系真實表現實證證實仍不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希望跟上醫療進步,就必須拓大健保收入面。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改革方向首先是健保費率應適度調整。台灣健保費率相較於其他國家仍屬偏低,若能適度提高費率,將有助於提升健保財務穩定性,確保醫療資源能夠合理分配,補充保費部分特別是資本利得,應調高補充保費費率與上限門檻,財富者承擔更多責任。

洪子仁表示,健保制度核心價值之一,是讓所有民眾皆能享有最新、最有效的醫療技術。由於健保預算限制,許多創新療法的納入速度過慢,影響病患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政府應針對特定疾病,如癌症、罕病,設立專款專用機制,確保新療法能夠及時納入健保,減少病患的經濟負擔。

保費 健保 財務

延伸閱讀

自費診所成長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揭「健保嚴峻現況」

賴總統期許集思廣益 尋求健保永續之道

健保制度多年未大修 學者:靠公務預算撥補非永續之道

健保30周年!不漲保費健保收入受限 專家籲設第二層健保

相關新聞

健保30年 改革已到深水區…面臨三大挑戰

享譽全球的健保制度,今年邁入卅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昨於「健保卅周年永續研討會」指出,健保改革已經進到「深水...

專家:臨終照顧風氣不改 加護病房永遠不夠

高齡和少子化讓健保永續成挑戰,「無效醫療」更可能成為壓垮醫護的稻草。北市聯醫前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民眾及醫師對死亡議題不重...

觀察站/為健保續命 政府要拿出魄力

全民健保是台灣最重要的社會安全工程,三月一日就是開辦卅年,從籌備處時期到歷任衛生署、健保局官員連兩日齊聚「健保卅永續研討...

新聞眼/健保初衷 政府還記得嗎

全民健保創辦精神是不讓國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制度推動至今卅年,本應是走向成熟穩健的制度,如今卻深陷重重困境,「健保...

醫中門診設限惹議 健保署:屬合理

衛福部健保署祭出醫院個別總額,要求醫學中心營收門診占比低於百分五十五,引發反彈。健保署長石崇良公布醫院門診占率,從民國一...

奇美院長:醫療院所分4級太破碎

衛福部將急診壅塞、醫護出走等問題,指向分級醫療未落實。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台灣各級醫療院所分為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