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醫院遭駭客攻擊再添一起 中壢長慎醫院8萬人個資恐曝光

退休生活無聊又不想花大錢出國? 60歲女曝「超省類旅遊」

陽光行動/醫護頻出走 情願開Uber

日前台大院長吳明賢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新書發表會,他忍不住爆料,台大新竹分院去年走了四名年輕的神經外科醫師,因為外面診所開出一個月七十萬元,「我月薪都沒七十萬」。這個發言引發熱烈討論,他想說的是,健保實施卅年,給付錯置,導致如今年輕醫師不願投入「救命科」。

不只是醫師,「得護理師者得天下」這句話最近許多大院長朗朗上口,有了護理師才不用關床,才能收病人,獲得健保給付。但護理師流失情形仍未完全止血,雖然去年政府宣布提高護理人員薪資,但今年一月護理人員執業人數仍減少三二四人,要讓護理師離職情況逆轉,仍未可期。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指出,新冠疫情後全球缺工,這些人跑到哪去?光Uber司機就多了許多,原因是工時自由且所得不差,這些新興產業吸納各行業的人,包括醫療人員,許多年輕護理師都跑去開優步或是外送,更不乏醫院工作太累,就到診所或健檢、醫美單位,護理師當空姐還有加給,因為機上有人生病能幫忙處理。

「在台灣的醫療體系中,看不到未來。」曾於準醫學中心服務的陳姓護理師指出,未來將要自己開居家護理所,因為在醫院任職根本看不到未來,醫療院所看似改善勞動條件,但惡化速度更快,年輕人不開心就直接離職,最辛苦的是有一點資歷的中階人力,事情只會愈做愈多,一天廿四小時幾乎都奉獻醫院,得到報酬卻不成正比。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表示,大夜班津貼預算四十七億元,今年從健保挪移到公務預算,立院大砍預算後,今年大夜班津貼若發不出來,恐將加劇離職現況。紀淑靜說,薪資雖然不是護理人員離職主因,但絕對是「重要因素」,時至今日,衛福部尚未有公告今年度獎勵金怎麼發,恐怕就此斷炊。

紀淑靜認為,講好的薪資卻受到波及,讓人相當沒有安全感,加上近幾年是戰後嬰兒潮的退休大年,她自己去年也才剛退休,與她同期好幾位已經當上主管的護理人員,相繼都要在今年與明年退休,如果新生代補不上來,醫院人力不足的窘況將雪上加霜。

醫界的情況也好不到那兒去,吳明賢很早就對「直美潮」提出呼籲,直美是指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直接到醫美執業,這現象從日韓開始,也延燒到台灣。他認為,健保制度對於做有價值的事情,應該要給價格肯定,不能讓下一代醫師都跑去做醫美,應要從事救死扶傷的醫療本業,「醫師不該犧牲善良才獲得補償。」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降低護理人力流失,除了「一定要提高薪資待遇」,還得提高尊重,這必須是全民運動。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對嬰兒潮世代即將退休感到憂心,這些尚未退休的醫師雖然會抱怨健保,但還是會看病人,「年輕的醫師就用腳投票」,我們不可能要求年輕醫師不買房子,一輩子住宿舍,別人假日出國,他們帶著孩子在台北市逛博物館。

健保 護理師 醫師

延伸閱讀

自費病房變公廁?家屬氣炸投訴護理師 回應讓她更火:毀我三觀

台大醫院新評審機制上路 院長吳明賢獲得醫界廣大回響

專訪吳明賢/年輕人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是對的 「責任在我們」

台大醫被高薪挖角?知情者曝動向:診所不會花70萬挖人

相關新聞

健保30年 邁向永續還是大限?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當天聯合報頭版標題「公勞農保畫上句點,全體國民享有同樣醫療條件」,為健保開辦寫下...

健保30年 改革已到深水區…面臨三大挑戰

享譽全球的健保制度,今年邁入卅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昨於「健保卅周年永續研討會」指出,健保改革已經進到「深水...

專家:臨終照顧風氣不改 加護病房永遠不夠

高齡和少子化讓健保永續成挑戰,「無效醫療」更可能成為壓垮醫護的稻草。北市聯醫前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民眾及醫師對死亡議題不重...

觀察站/為健保續命 政府要拿出魄力

全民健保是台灣最重要的社會安全工程,三月一日就是開辦卅年,從籌備處時期到歷任衛生署、健保局官員連兩日齊聚「健保卅永續研討...

新聞眼/健保初衷 政府還記得嗎

全民健保創辦精神是不讓國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制度推動至今卅年,本應是走向成熟穩健的制度,如今卻深陷重重困境,「健保...

陽光行動/高齡、少子 保費恐壓垮年輕世代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同時受到少子化夾擊,連龍年效應都失靈,生育率持續下探創新低。人口結構變遷,實施卅年的健保制度備受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