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祭對等關稅 學者指台灣未加入經濟板塊:衝擊嚴重

國發會前主委、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今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全球化將走向板塊化,如CPTPP、RCEP等。台灣因未加入任何板塊,面臨非常大的衝擊。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在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林祖嘉,討論川普關稅議題。
何志勇說,川普祭對等關稅,但關稅壁壘就是造成通膨元凶。就當前觀察,川普對歐洲、亞洲都有「虛張聲勢」(bluffing)的感覺,也就是把自己講很厲害,再來談判、迫對方妥協。
林祖嘉分析,美國對外平均關稅約3%出頭,台灣對外則是4.7%,中國大陸是9.7%,因此如對等關稅實施,台灣將面對5%左右的關稅,衝擊相對少。
林祖嘉表示,川普把關稅拉高,雖引來其他國家貿易上的報復,但如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彼此不課稅,同時都對美國課稅,大家綁在一起衝擊就較小。也因此,未來不會是全球化,而是走向板塊化,如CPTPP、RCEP、歐盟等,對外排擠很嚴重,但對內板塊免稅。在此情況下,台灣就會因為不在板塊內而非常不利。因此對台灣最重要的是,趕快進入板塊。
針對川普揚言對台灣晶片課100%關稅一事,林祖嘉強調,台積電高階晶片有9成市占率,獨占性高,因此轉嫁能力也很高;此外,晶片供應鏈拉非常長,包括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等階段,中間每一段都課稅將造成龐大成本累積,終端產品會非常貴。據計算,如所有關稅成本全轉嫁,美國消費者的終端電子產品價格將漲六成。
何志勇說,關稅只是川普的手段,重要是目的,只要目的達成,關稅、保護費都好談。很多人覺得川普說關稅取代所得稅是瘋了,但其實美國在1913年以前,除了南北戰爭爆發後的10年間,都沒課所得稅,關稅才是聯邦政府主要稅入,19世紀上半葉占5成,下半葉約4成,直到1913年美國憲法第16條修正案通過,正式讓美國國會可以立法課所得稅,4成關稅稅率才降到2成5。因此從脈絡上來看,美國立國後100多年間,關稅就是聯邦政府自給自足的主要方式。
林祖嘉談及傳聞台積電將與英特爾合作一事,表示如台積電把英特爾生產部門買下來,這樣還不會有太多衝擊;但如果是採取合資,則那個公司會變成英特爾下面的公司之一,台積電的技術就會被拿走。因此關鍵在於有沒有涉及技術移轉。
何志勇感嘆,民進黨對美國百依百順,賴清德國安會僅提「價值」層面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倡議」,但川普都在談判交易「價格」,兩邊無法對上話。陳學聖批評,面對川普威脅,加拿大、墨西哥、歐洲國家都有向美國抗議,賴清德總統根本不敢跟美國說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