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湯圓就「食積」? 中醫師:按壓3穴位緩解腸胃不適

中醫師劉宗昇表示,湯圓及元宵的原料皆為糯米粉,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醫師劉宗昇表示,湯圓及元宵的原料皆為糯米粉,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天是元宵節,當熱呼呼的元宵或湯圓端上桌,讓人不禁食指大動。中醫師表示,湯圓及元宵的原料皆為糯米粉,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可按壓「陰陵泉穴」、「腹結穴」、「地機穴」,也可以喝洛神消化茶,幫助緩解腸胃不適等症狀。

元宵節又稱「上元」,吃元宵源自於宋朝,古時候意指今年開始有好兆頭,因此每戶人家都會闔家團聚煮元宵,象徵家人團圓幸福,也祈求今年有豐沛的收穫。

中醫師劉宗昇指出,湯圓是將糯米粉摻水濕軟後,揉糰裹進甜或鹹的內餡,再將它搓揉成圓形;元宵的製作方法較費工,通常是將花生、芝麻、棗泥等甜餡料切塊後,放上舖有乾糯米粉的竹篩,由師傅使力搖動、反覆噴水,讓甜餡裹上一層圓圓的糯米外衣而成。

不過,由於湯圓及元宵的原料皆為糯米粉,攝取過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即中醫所謂的「食積」,包括腹脹、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胃酸過多等症狀。

劉宗昇表示,以中醫的觀點,胃主要負責「受納」及「腐熟水穀」,「受納」是指接受和容納、「腐熟」則指食物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因此胃有「水穀氣血之海」的稱呼。

至於消化不良與脾胃功能、食量、進食速度有關,但如果脾胃虛弱,胃的腐熟水榖和脾的運化功能不佳,即使食量正常,也會產生食積。

劉宗昇指出,平時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因為某個時期突然攝取過多食物、水分,或進食過快、沒有細嚼慢嚥,就容易產生食積,「好比道路固定的通車量,突然大量湧入返鄉車潮後,會造成大塞車的狀況。」

另外,劉宗昇說,有些人會因為「特定的食物」而產生消化不良,常見於湯圓、年糕、米糕、飯糰、麻糬、粽子等糯米製品,還有玉米、麵粉發酵製品、肉類、甜食及其他油膩或寒涼食物。

劉宗昇表示,民眾可每天至少按壓1至2次位於下肢與下腹部的「陰陵泉穴」、「腹結穴」、「地機穴」,每次達5至10分鐘直至有酸痛感,才能達到效果,或以烏梅、洛神花、荷葉等材料自製「洛神消化茶」,也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的相關症狀。

一、陰陵泉穴

1.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的凹陷處。

2.功效:有消除脾濕、健脾理氣的功用,也可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二、腹結穴

1. 位置:下腹部,肚臍旁開,距前正中線4寸處。

2.功效:此穴為腹氣所結聚處,有調氣理腸的功效,可緩解胃腸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等。

三、地機穴

1.位置:在陰陵泉穴位置與內踝尖連線上。以側坐或仰臥姿勢,從陰陵泉穴往下4橫指,在脛骨內側緣處。

2.功效:按摩此穴位可暢通脾經的氣血,改善腹脹、腹痛等脾胃疾病。

四、洛神消化茶

1.材料:烏梅20公克,洛神花 20公克,荷葉10克,冰糖適量、水1200公克。

2.製作方法:將水、烏梅、洛神花、荷葉放入鍋中,煮滾25分鐘,放涼後即可飲用,但空腹時勿大量飲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則不宜飲用,以免身體不適。

元宵 元宵節

延伸閱讀

萬物齊漲凍末條了 元宵吃湯圓嘉義老眷村風味劉湯圓店漲價

元宵五大開運民俗曝!吃湯圓、放天燈「求圓滿」、拜財神「補財庫」別錯過

元宵節禁忌曝!不能穿這兩色、不能剪髮、不能吃冰會破財

邀元宵節逛台北燈節 觀傳局:領提燈可換湯圓

相關新聞

台灣燈會揮棒揭幕 主燈映傘海

台灣燈會昨天元宵節在高鐵桃園站前舉行開燈儀式,去年台灣十二強奪冠,燈會設計不少棒球元素,賴清德總統持球棒打擊,象徵為主燈...

平溪天燈蛇上天 鹽水蜂炮炸雨神

新北市平溪天燈節「十分場」昨晚登場,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日本來賓在雙蛇主燈上寫下願望,與眾多民眾施放的天燈緩緩升空,浪漫滿分...

「超大型巨人」降臨台灣燈會 粉絲嗨翻直呼氣勢驚人

日本動漫作品「進擊的巨人」現身台灣燈會,桃園市觀旅局取得授權,打造9公尺高、10公尺寬的大型充氣裝置,網路上還有民眾以A...

全國僅有… 彰化花壇元宵「白沙坑迎燈排」今晚登場

全國獨一無二,有197年歷史的彰化花壇元宵「白沙坑迎燈排」活動 ,今晚在花壇鄉文德宮點燈,並展開燈排遶境,雖然下著綿綿細...

2025金門元宵燈節璀璨登場 主燈金蛇閃耀蘭湖夜空

2025金門元宵燈節於今天晚間7點在蘭湖社福館前熱鬧登場,今年以「蛇舞新春好運來」為主題,結合金門地方特色與現代燈光藝術...

影/2025台灣燈會開幕 賴清德總統主持「無限樂園」點燈

2025台灣燈會今晚在桃園正式開幕,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蛇年主燈「無限樂園」的開燈儀式,為燈會揭開序幕。本屆燈會展區自桃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