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破零!罷綠委李坤城「突襲送件」 領銜人:二階連署份數一定夠

佛教基金會變助選團? 林岱樺競選團隊薪資來自信徒奉獻

昔高喊司法干預初選 林岱樺涉詐千萬助理費今被起訴

川普關稅政策傷害大 路透:全球企業已損失逾兆元

根據路透社針對企業揭露的訊息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導致銷售損失和成本攀升,全球企業損失逾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52億元)。路透
根據路透社針對企業揭露的訊息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導致銷售損失和成本攀升,全球企業損失逾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52億元)。路透

根據路透社針對企業揭露的訊息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已導致銷售損失和成本攀升,全球企業損失逾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52億元)。

隨著關稅不確定性持續造成全球大型企業決策癱瘓,預計這一損失將進一步擴大。

美歐亞各地企業,包括蘋果(Apple)、福特(Ford)、保時捷(Porsche)和索尼(Sony)不是撤回就是調降獲利預估。絕大多數公司表示,川普的貿易政策難以捉摸,根本無法準確預估成本。

路透社首次綜合企業發布的聲明稿、向監管機關申報的文件、以及法說會和媒體採訪紀錄,企圖從中一窺全球企業目前為止在關稅問題上所付出的成本。

其中330億美元的損失是來自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成份股中的32家公司、歐洲STOXX 600指數的3家公司,以及日本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的21家公司。

經濟學家表示,全球企業的損失可能是企業目前揭露金額的好幾倍。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宋能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說:「你可以把這個數字乘以2倍或3倍,我們仍然會說,這個影響的規模遠超過大多數人的認知。」

宋能菲爾德還說,連鎖反應可能會更嚴重,例如消費者和企業支出可能減少、通膨預期可能攀升。

隨著財報季近尾聲,路透社調查發現至少42家公司調降財測,16家公司取消或暫停發布財測。

例如本月稍早,美國零售業巨擘沃爾瑪(Walmart)未公布季度財測,並宣布將調高售價而引來川普的批評。受到美國關稅影響最大的歐洲汽車製造商之一富豪汽車(Volvo Cars)則是撤回未來2年的獲利預估。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則是提供2套不同的財測,該公司表示,今年的總體經濟環境根本無法預測。

在今年1月至3月當季季度財報電話法說會中,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有360家公司或72%提到關稅,比前一季度的150家或30%大幅增加。而歐洲STOXX 600指數有219家提到關稅,比前一季度的161家多。至於日本日經225指數則有58家提到,高於前一季度的12家。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彙編的數據,華爾街分析師預估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淨利在4月至12月期間每季平均成長5.1%,低於去年同期的11.7%。

若以產業別來看,則以汽車製造商、航空公司和消費品進口商受創最深。

關稅 美國 川普

延伸閱讀

法院裁決擋不了?關稅法律戰還有得打 川普政府研議B計畫

川普擬對非美製iPhone徵25%關稅 台廠供應鏈恐承壓

路透稱川普計劃擴大對台軍售 大陸:堅決反對

俄羅斯對北約東擴有疑慮 川普特使稱合理:美方也不希望烏加入

相關新聞

路透曝美中倫敦會談內幕:陸未放行軍用稀土 美擬再延關稅寬限期90天

路透15日報導,兩名了解美中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在倫敦會談未觸及以國安為由的軍用稀土磁鐵出口管制問題,這項懸而未決的...

川普鬆口延後對等關稅期限!談判國最快一兩周內收協議書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 專家懷疑是「表面和解」!

美中官員在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稱達成原則性框架,將回報給兩國領袖;分析人士懷疑,雙方在解決出口管制的問題上可能只...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 雙方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 正由川習批准中

彭博新聞10日報導,中美官員表示,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美中兩國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原則上已同意一項框架,以落實在日內瓦...

童子賢看川普「大而美法案」:地球村最富裕大樓喊窮將內部問題外部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大而美法案」翻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受訪時,笑稱自己「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