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企:在中國做生意的難度增 但關稅戰反促採購當地零件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中國歐盟商會最新的年度調查報告,受訪的歐洲公司有近四分之三說,在中國做生意愈來愈難,但難以割捨中國供應鏈的競爭力。
歐企認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難度持續上升,悲觀情緒已連續第四年惡化。今年計劃擴大中國業務的歐企比率降至歷史新低,僅38%有此打算。
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市占率正迅速萎縮,並遭遇政治阻力。福斯汽車去年12月賣掉了位於新疆的工廠,該地區穆斯林的人權備受國際關注,而歐洲製藥和醫療設備公司發現,它們被排除在公立醫療院所的採購體系之外。
調查揭露一種矛盾現象:儘管歐洲企業縮減對中國的投資,部分企業反而增加採購中國零部件,使其供應鏈加深對中國的依賴。這對美國總統川普試圖透過關稅、來保護美國製造業,並不是好兆頭。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指出,中美關稅戰促使在中國的歐企以中國產品取代他們向美採購的零部件,特別是中國的通縮壓力使本土產品更具價格優勢。
除美國外,歐盟和其他國家最近也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以應對中國的出口激增、進口持續低迷。
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的曾克爾說,這使得這令依賴中國生產基地出口的歐企措手不及。部分公司採取「曲線出口」策略,透過在台灣等地租賃倉庫並進行最後組裝。但川普最近已威脅對貿易順差國家增加關稅,可能堵住這個漏洞。
另外,擔心薪資上漲的歐企比率大降。中國房地產泡沫在2021年破裂,導致建築業衰退,大量工作流失,反而緩解企業用人的成本壓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