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搶七大戰前震撼彈!杜蘭特轉戰火箭 「2+6」交易籌碼曝光

美中根本分歧未解!外媒曝北京仍持續備戰 1至2年後終究惡化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美中近日互降關稅、貿易衝突暫時降溫,但這並未改變雙方的深層對立。法新社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美中近日互降關稅、貿易衝突暫時降溫,但這並未改變雙方的深層對立。法新社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美中近日互降關稅、貿易衝突暫時降溫,但這並未改變雙方的深層對立。北京將美方此次視為「戰術退讓」,現在一方面爭取談判利益,另一方面則持續在對台灣、日本和菲律賓的區域主權爭議上展現強硬立場。

此次互降關稅可能為美中領袖通話甚至會談鋪路,但並未解決中國對美國的其他不滿。曾接觸川普政府的中國官員與政策顧問表示,北京會積極在談判爭取利益,同時為可能再次升溫的緊張局勢做準備。這和川普第一任期時美中關係走勢如出一轍。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曾任中情局中國政治分析師的席恩(Jonathan Czin)表示:「我認為,這次互降關稅證實北京一直以來的看法:對美國的意圖保持警惕是對的,並且有必要為第二場貿易戰預做準備。北京在首次貿易戰後幾年間一直為此布局。」

席恩補充:「我懷疑北京將美國這次舉動視為戰術退讓,而非根本上改變對中國共產黨的敵意。」

川普對全球實施高關稅也給了習近平機會,將中國塑造為友善、可信的替代選項,這正是習近平最近拜訪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本周與拉丁美洲領袖會晤的主軸。

中國對川普時代的應對策略也包括展現自身實力:明確告訴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鄰國,北京不會在區域主權和擴張野心上退讓。北京對外一方面釋出合作訊號,另一方面則以強勢行動維護主權主張,兩者在中國決策者眼中並不衝突,而是並行的雙軌戰略。

5月初,中國接連在東海與南海發動具挑釁意味的行動,導致與日本和菲律賓的摩擦升溫。

而最令北京警戒的,依然是台灣問題。4月初,解放軍圍繞台灣舉行軍演,模擬實施封鎖行動。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東亞資深研究員麥葛瑞格(Richard McGregor)表示:「中國確實會繼續利用華府貿易政策混亂之機,將自己包裝為穩定與可預測的燈塔,但在與鄰國的主權爭議上,不會有絲毫鬆手。」

儘管川普對歐洲盟友的貿易政策引發分歧,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指出,川普政府在印太地區與日本、印度、澳洲、台灣等聯盟關係仍具延續性。

上海的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表示,這次關稅休戰不會消除中美之間深層的不信任。他指出,若雙方持續放緩貿易衝突,關係可能在短期的一到兩年內改善,但終究會再度惡化,「因為中美之間的分歧實在太多」。

關稅 習近平 美國 美中關係 川普 台海 北京

延伸閱讀

紐時:高風險談判中,川普對手正設法摸清他的套路

關稅戰休兵 川普不排除與習近平討論貿易細節

紐時:美中貿易戰休兵 未減美國經濟不確定性

訪中東「快樂寶地」川普有意簽署晶片、礦產協議

相關新聞

路透曝美中倫敦會談內幕:陸未放行軍用稀土 美擬再延關稅寬限期90天

路透15日報導,兩名了解美中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在倫敦會談未觸及以國安為由的軍用稀土磁鐵出口管制問題,這項懸而未決的...

川普鬆口延後對等關稅期限!談判國最快一兩周內收協議書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 專家懷疑是「表面和解」!

美中官員在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稱達成原則性框架,將回報給兩國領袖;分析人士懷疑,雙方在解決出口管制的問題上可能只...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 雙方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 正由川習批准中

彭博新聞10日報導,中美官員表示,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美中兩國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原則上已同意一項框架,以落實在日內瓦...

童子賢看川普「大而美法案」:地球村最富裕大樓喊窮將內部問題外部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大而美法案」翻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受訪時,笑稱自己「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