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槍疑走火!台南賣場男持武士刀亂揮遭壓制 不慎中彈送醫

中職/再見失誤!徐若熙8.2局生涯最長好投贏不了 悍將終止7連敗

致命打擊!印度航空787夢幻客機首次墜毀 波音緊急連發2聲明

美中貿易戰恐燒到台灣!華郵:川習互不讓步經濟脫鉤增加實際戰爭可能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在貿易戰上互不讓步。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在貿易戰上互不讓步。法新社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貿易戰上互不讓步,全球兩大經濟體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全面經濟斷裂,而且目前缺乏引導美中回歸正軌的溝通管道,加劇雙方爆發實際戰爭的可能性,恐怕讓台灣遭受池魚之殃。

多位分析人士與接近中國高層的消息人士指出,雖然表面上市場是因關稅混亂而恐慌,實際更深層的隱憂在於:川普行動反覆無常,加上自一月以來中美幾乎沒有具實質意義的秘密溝通管道,雙邊關係幾乎無從修補。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指出,「外界普遍關注關稅,但實際上已經超越關稅層面的問題,惡化到經濟脫鉤的程度。」

白明表示,北京原本認為只要有機會與川普坐下來談、穩定雙邊關係,可以對加徵關稅和其他措施保持容忍,「但是現在這種可能性已經徹底消失」。

美中貿易與投資流動一直是穩定美中緊張關係的關鍵因素。分析人士警告稱,這種經濟聯繫的中斷,也就是所謂的「脫鉤」,可能會失去一項重要的防護機制,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秩序,並提高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另外,中國官員已暗示,北京準備與美國打持久戰,對內展現強硬態度,同時也沒忘記在川普第一任期高壓談判下收穫不多的歷史經驗。兩位知情北京內部討論的人士透露,中共已經組成高層官員小組,推出一系列預先策畫好的措施迎擊美國經濟攻勢。

華郵引述分析人士指出,貿易戰拖得越久,報復行動就越可能蔓延到美中在其他領域的對抗,尤其是華府與台灣的關係。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孫韻(Yun Sun)描述,目前的情況類似2020年川普第一任期時,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破局之後,雙方關係迅速惡化,華府和北京因中國在南海的侵略行動,以及美國對台支持上陷入激烈衝突。

孫韻提到,「川普通常從關稅開始試圖迫使北京妥協。而當北京拒絕退讓時,這種衝突很快就會蔓延到其他領域,因為川普相信極限施壓的有效性」。她補充,「危險在於,當兩位自信的領導人決定進行一場『誰先退誰就輸』的博弈時,衝突升級變得更難以避免,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將取勝」。

而川普7日加徵中國關稅至125%時,揚言切斷美中一切會談,華府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研究員文哲凱(Jake Werner)認為,「川普基本上願意和北京達成某種協議,但現在似乎挖坑給自己跳,非要逼到北京屈服才願意談的情境,而中國顯然不會退讓,代表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僵局持續升級」。

事實上,中國官員無論公開或私下都表明有意與美方達成協議。近期曾與中方代表會面的孫韻描述:「他們傳達的訊息大致上就是,我們想談,但我們也準備應戰。」

關稅 貿易戰 習近平 川普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遠高於市場預期 釀造全球股災

手機等電子產品豁免對等關稅 或可視為川普對陸軟化的第一道信號

路透:川普將展開半導體國安貿易調查 可能祭新關稅

川普稱可能豁免「10%關稅」 這稅率已經逼近下限

相關新聞

川普鬆口延後對等關稅期限!談判國最快一兩周內收協議書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 專家懷疑是「表面和解」!

美中官員在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稱達成原則性框架,將回報給兩國領袖;分析人士懷疑,雙方在解決出口管制的問題上可能只...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 雙方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 正由川習批准中

彭博新聞10日報導,中美官員表示,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美中兩國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原則上已同意一項框架,以落實在日內瓦...

童子賢看川普「大而美法案」:地球村最富裕大樓喊窮將內部問題外部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大而美法案」翻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受訪時,笑稱自己「也...

川習通話談貿易 川普:習近平邀請我訪問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5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雙方討論到美中之間的貿易協議;川普指出,習近平邀請川普和第一夫人訪問中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