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回家長開戰喊停!逢甲機電系畢典今晚補辦 祭一招管制

李正皓遭噴辣椒水!21歲男稱因行車糾紛引不滿 否認遭指使

川普舉關稅大棒 中國大陸恐出口轉向 紐時:海嘯正向全球襲來

圖為香港葵涌貨櫃碼頭堆滿貨櫃。美聯社
圖為香港葵涌貨櫃碼頭堆滿貨櫃。美聯社

紐時報導,中國製造業近年來大舉擴張,引發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然而,川普此舉卻使其他國家高度警惕中國出口轉向,對歐盟、韓國等美國盟友的經濟構成威脅。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便形容,這股「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柏凱斯(Keith Bradsher)以「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中國全球出口浪潮才剛剛開始」為題,報導指出,中國幾十年來迅速擴大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這種成長主要以犧牲美國和其他老牌工業大國的利益為代價,但也犧牲了開發中國家的利益。

如今,中國製造業占其產業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6%增加到32%,並且還在上升。而中國工廠的產出規模,更比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製造業產出總和還要大。

這篇報導提到,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投資和進步,正在掀起一波出口浪潮,不僅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可能導致工廠關閉和裁員。戴琪(Katherine Tai)因此形容,這股「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

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數據顯示,過去4年來,中國國有銀行向工業借款人額外放貸人民幣13.6兆元。而在房市衰退下,中國各銀行已在政府要求下,將貸款對象從房地產業迅速轉向工業。

而在中國各城市周邊,新工廠正日以繼夜地建設,且有工廠正在進行機器人和自動化升級改造,這使得像是電動車等商品的產量迅速上升。隨著新工廠陸續投產,中國的出口正在迅速成長。2023年成長了13.3%,2024年更成長了17.3%。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出口如此之多,部分原因是國內的消費不足。中國透過推動出口,抵消房市崩潰的影響,進而在建設、設備和工廠營運方面,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川普2日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是對中國努力擴大出口作出了迄今為止最猛烈的回應。但從巴西、印尼、泰國到歐盟,許多國家其實已在不動聲色地提高關稅,各國領導人都在努力權衡是否提高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國剩餘的工業部門。

報導提到,目前無法確定川普這項強硬舉措最後會產生什麼結果。依川普第一個任期經驗,關稅偶爾會使中國的出口成長放緩,但並沒有產生阻止作用。其他國家反而高度警惕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因此轉向其他市場,對美國長期盟友如歐盟、韓國的經濟構成威脅。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中國汽車即在美國市場受阻,中國車廠因此一面擴廠,一面將出口轉向其他地區,最後在澳洲、東南亞、墨西哥、歐盟的銷量快速成長,加上證據顯示中國政府提供補貼,使歐盟2024年10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45%的關稅。

川普第一個任期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表示,美國最新的關稅措施是「早就該採取的措施」,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幾十年來的產業政策,造成了「驚人的產能過剩和全球失衡」。

關稅 川普

延伸閱讀

140萬名無證客收到驅逐令 若滯美不走 最高日罰998元

盼達關稅協議 美股先漲後跌 投資顧問:股市尚未探底

貿易代表為川普辯護 參議員批多線貿易戰:政策錯誤該掐誰的脖子

路透民調:73%美國人認為未來半年 日常用品價格上漲

相關新聞

路透曝美中倫敦會談內幕:陸未放行軍用稀土 美擬再延關稅寬限期90天

路透15日報導,兩名了解美中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在倫敦會談未觸及以國安為由的軍用稀土磁鐵出口管制問題,這項懸而未決的...

川普鬆口延後對等關稅期限!談判國最快一兩周內收協議書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 專家懷疑是「表面和解」!

美中官員在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稱達成原則性框架,將回報給兩國領袖;分析人士懷疑,雙方在解決出口管制的問題上可能只...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 雙方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 正由川習批准中

彭博新聞10日報導,中美官員表示,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美中兩國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原則上已同意一項框架,以落實在日內瓦...

童子賢看川普「大而美法案」:地球村最富裕大樓喊窮將內部問題外部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大而美法案」翻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受訪時,笑稱自己「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