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監委王榮璋被爆年領250萬元「0業績」 田秋堇再傳公務車爭議

王大陸閃兵案起訴28人 新北檢曝逃避兵役手法「憋氣騙診斷證明」

台股小跌23點收22,049點 台積電下跌5元收1,025元

關稅大戰開出人道走廊 台積美國廠有望成為「全村的希望」

美國價值認定基準仍是「美國製造」,並非美系廠商供貨即可獲關稅豁免,台積電美國新廠更將扮演「救世主」。彭博資訊
美國價值認定基準仍是「美國製造」,並非美系廠商供貨即可獲關稅豁免,台積電美國新廠更將扮演「救世主」。彭博資訊

市場昨(6)日瘋傳川普政府開啟關稅「人道走廊」,釋出豁免條款關鍵條文「9903.01.34」,銷美產品美國價值占20%以上,美國價值部份免稅,惟深究美方相關條文後,美國價值認定基準仍是「美國製造」,並非美系廠商供貨即可獲關稅豁免,台積電(2330)美國新廠更將扮演「救世主」。

市場原期盼美方「9903.01.34」豁免條款為電子業點亮關稅戰陰影下的一盞明燈,惟業界分析,若川普真的讓美系廠商供貨就可獲得關稅豁免,不會在宣布對等關稅後四天後才被台灣網民「挖到寶」並大肆流傳,知名外媒早就大舉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根據白宮釋出的關鍵條文「9903.01.34」,要符合「Made in USA(美國製造)」而非「Made by USA(美國血統)」,且整機占比二成以上才能符合美國價值部份豁免關稅。

業界分析,美方確實開出豁免條件,就目前關稅衝擊台灣最嚴重的電子業來看,若要取得美方部份關稅豁免資格,由於處理器、繪圖晶片等高速運算應用晶片只要單一元件就占筆電、伺服器以及蘋果iPhone等終端裝置價值比重超過兩成,從晶片端突圍最快。

唯一的解方即透過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州廠供應晶片,即台積電美國廠將是帶領科技巨頭與筆電、伺服器、蘋果鏈降低關稅衝擊要角,扮演「救世主」角色。

台積電正如火如荼加快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產能布建,上半年月產能可達2萬片,目標年底至少倍增至4萬片。據了解,蘋果仍為台積電美國新廠最大客戶、掌握最多產能,其次為高通,再來才是輝達等其他廠商。

法人看好,台積電美國廠產能將成「拯救全村的希望」,蘋果供應鏈可望率先解決燃眉之急,PC鏈、AI伺服器代工鏈也可望陸續降低部分衝擊。

美國川普政府5日起對全球多國全面加徵10%關稅後,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發布指引表示,若有產品在美國生產含量的金額占比為至少20%,則產於美國部分將豁免10%關稅,至於9日生效、對各國課徵額外對等關稅的報關指引,將另行宣布。CBP指引是要釐清產品報關原則,並公布幾個例外情況,其一為「9903.01.34」條款,若有產品在美國生產含量金額占比至少20%,則產於美國的部分將豁免關稅,但非產自美國的內容物仍須被加徵10%關稅。

業界指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暫時持續有效,在其框架下的商品範圍包括電腦、筆電、手機、伺服器及AI伺服器,但前提是這些產品必須符合協定的原產地規則,若這些產品完全在北美生產或滿足特定區域價值含量要求,才能免關稅進美國。

關稅 川普

延伸閱讀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呼籲主動降稅 爭取與美方談判空間

我加碼對美投資? 賴士葆批:台積電赴美仍不放過台灣

手工具業者憂因美關稅失競爭力 府方:爭取美方暫緩實施

賴清德拋關稅策略 許宇甄:躲3天只提大採購計畫

相關新聞

路透曝美中倫敦會談內幕:陸未放行軍用稀土 美擬再延關稅寬限期90天

路透15日報導,兩名了解美中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在倫敦會談未觸及以國安為由的軍用稀土磁鐵出口管制問題,這項懸而未決的...

川普鬆口延後對等關稅期限!談判國最快一兩周內收協議書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 專家懷疑是「表面和解」!

美中官員在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稱達成原則性框架,將回報給兩國領袖;分析人士懷疑,雙方在解決出口管制的問題上可能只...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 雙方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 正由川習批准中

彭博新聞10日報導,中美官員表示,已就日內瓦框架達成共識。美中兩國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原則上已同意一項框架,以落實在日內瓦...

童子賢看川普「大而美法案」:地球村最富裕大樓喊窮將內部問題外部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大而美法案」翻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受訪時,笑稱自己「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