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Fubon Angels騎士風亮相 李雅英嗨秀中文、李珠珢喊「讚」

陶晶瑩遭曾國城醉後強壓索吻 藍心湄還原過程「1舉動」解圍

台中北屯建案傳工人墜落腦出血 警消吊掛救出送醫

移工懷孕丟飯碗、雇主照顧空窗如何解?勞動部提4點回應了

針對媒體報導「移工懷孕期間雇主擔憂無人照顧失能長者,移工懷孕被雇主和仲介聯手勸退提前解約返國,政府對移工生育權益和協助付之闕如」一事,勞動部7日提出四點回應。

首先,勞動部表示,近二年已陸續在桃園、彰化及高雄分別成立三處「外籍婦幼諮詢服務中心」,提供雇主及移工生育、工作諮詢、安置及轉換等服務,全國服務近3,800人次、安置近350人次;另也多次邀集雇主、仲介、移工團體與衛福部等研商,在今年1月6日頒布中外語「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提供移工、雇主及仲介瞭解移工懷孕前後及育嬰育兒各階段,各項權益資訊、保障措施及協助雇主照顧空窗服務。

其二,勞動部指出,移工懷孕請假照顧空窗,雇主照顧失能長者需求,可立即聯繫當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透過勞動部及衛福部合作補助辦理的「擴大喘息服務」及「短期替代照顧服務」協助家庭看護移工雇主解決照護空缺問題,全年合計最多可使用52日,並提供包括日間照顧、居家照護等多種服務。勞動部也願意和衛福部一同檢視如何讓相關補充性服務更好用。

關於第三點,勞動部表示,移工基於自身及子女照顧最佳考量,可與雇主合意解約轉換雇主、暫停轉換或提前返國,地方政府也會分別詢問雇主及移工確認提前解約出國的真意,若有違反移工意思解約爭議,也會給予安置保護。若雇主與移工若雙方達成合意解約,雇主可以依法聘僱新移工,移工也可以合法轉換新雇主。另依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雇主不得以懷孕為理由,單方解僱,雇主或仲介也不能違反移工自由意志強迫或誘騙解約,移工遇有爭議及違規情事,可撥打1955專線諮詢申訴,申訴電話全程錄音,將依法查處雇主或仲介違規行為、追蹤查處進度,不會有勸說移工申訴撤案情事。

最後,勞動部強調,為協助移工、雇主和仲介瞭解移工懷孕期間相關聘僱及健康權益,勞動部整合多方資源,並多次邀請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內政部移民署等相關單位,以及雇主、仲介和移工團體研商,於1月6日函頒「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指引內容涵括懷孕前、懷孕期間、生產後與育嬰育兒四大階段,提供詳細的資訊與保障措施,並附有五國語言版本(包括中文、英文、泰文、越南文及印尼文),以提供移工、雇主及仲介瞭解法令規範及自身權益。勞動部未來會持續檢討,並與衛福部加強合作,保障移工懷孕權益,並兼顧雇主權益。

勞動部 懷孕 移工

延伸閱讀

回響/移工懷孕丟飯碗、雇主照顧空窗 勞部:加強和衛福部合作

新竹前鄉代偷吃英文老師害懷孕 被抓包竟稱去她家借錢

百萬網紅「吃飯噎死」!兩寶媽才宣布懷孕 家人目睹窒息瞬間

移工淪詐團車手、人頭帳戶 苗警年逮近百人

相關新聞

回響/移工懷孕丟飯碗、雇主照顧空窗 勞部:加強和衛福部合作

本報陽光行動今報導在台懷孕移工解約離境比率高達近8成、雇主照顧空窗難為的雙重處境,政府卻對相關權益保障付之闕如。對此,勞...

陽光行動/在台女移工生育 高達七成八丟飯碗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我國每年約有六千名移工懷孕,但不少人懷孕後被雇主和仲介聯手勸退,被迫丟了飯碗;勞動部勞保局統計甚至顯示...

陽光行動/托育太沉重 移工送兒返鄉嘆分離

「就算移工能在台生子,養育小孩是更大困境。」移工托育資源選擇不多,民間提供的寶寶安置所照顧量能也有限;若請保母,每月要二...

雇主團體不滿移工婦幼權益指引 侵害失能者照護權

勞動部整合各部會資源擬定「移工婦幼權益指引」,讓移工在台期間面臨懷孕、生產及育嬰時可參考,雇主團體今天大表不滿,認為侵害...

懷孕移工悲歌/雇主也是苦主陷兩難 衛福部如何協助?

儘管移工在台懷孕,從待產、生產到育兒都是考驗,但雇主也可能是「苦主」。有仲介業者說,移工懷孕期間若因工作造成意外,雇主承擔的責任問題會複雜化。也有雇主坦言擔心會出現照顧空窗期,直說「顧老人已經夠辛苦,還要額外照顧懷孕看護跟小孩?」

懷孕移工悲歌/被迫簽自願離職 在台育兒沉重難以負荷

女性移工多數正處婚育年齡,生兒育女本是人之常情,未料在台若懷孕卻是悲慘命運的開始。不少人被雇主和仲介聯手「勸退」,丟了飯碗;少數幸運留台者,也因難以負擔在台育兒費用或擔心影響工作,只好把剛出生的孩子送回母國,母子越洋相隔。聯合報數位版訪問多位懷孕移工,盼透過她們的辛酸故事,喚起政府重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