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來台 鮮乳仍貴爆?4成利潤流入這些人口袋

美中貿易談判進行中?川普脫口「今早已開會」 陸外交部再打臉

台62線車禍!小貨車疑自撞翻覆摔爛 司機下半身粉碎性骨折

【重磅快評】房屋鄰損頻傳 民眾若須自求多福是政府怠惰

新北市三重區新建案「莘聖沐光居」因開挖地基,造成右側鄰宅倒塌。記者曾原信/攝影
新北市三重區新建案「莘聖沐光居」因開挖地基,造成右側鄰宅倒塌。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灣老屋多,都市更新有其必要,政府也在大力鼓勵都更,但現在不只都更,只要住家附近有新案興建,附近住戶就得提心吊膽。新北三重昨天發生建案損鄰案,回顧過往北市大直基泰案、新竹天坑案,類似施工損及鄰宅事件頻傳,凸顯台灣在推動都更過程中,在工程安全管理、住戶權益保障等面向上的千瘡百孔。

房產多半是民眾一生心血,眼見自己的家瞬間摧毀,不光是實質的財產損失,還有許多無法以金錢衡量的紀念物品與情感寄託情感的損失。更不用說後續賠償與安置過程往往冗長,造成受災戶身心俱疲。

但每次意外事件發生後總說要檢討,卻也始終無法事前防範,反映出工程安全管理缺失的根本問題。

這類事故暴露出的關鍵問題不外乎幾個,一是施工前的地質調查可能未盡完善,對於鄰房結構安全影響的評估不足。在老舊社區進行大規模開挖時,必須特別注意地質條件與周邊建物的承載能力。這不能只憑建商的「良心」或盲目相信其具備專業能力。

其次是,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測機制可能存在漏洞。即使有監測儀器的設置,但若未能即時反應或採取防護措施,都無法預防意外發生。第三是即使監測到問題,建商的工程品質管理制度與危機處理機制是否足夠。或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是否有標準作業程序可供遵循,以及是否確實執行。

偏偏以上這三個防範關鍵節點,在建商施工的過程中欠缺公正第三者的監督,因此經常是在事故發生後走訪受災戶時,這些住戶才紛紛表示,早就察覺到某些徵兆。但有了徵兆,卻沒有反映管道,或是民眾找到管道反映了之後,沒有人認真處理,等於全是無效反映。難怪類似房屋受損甚至全倒的情況層出不窮,每個案件都不會是最後一件。

至於善後,從往例即知,復原工作以及重建是條漫長道路。由於其他建商多半不願意蹚渾水,形同造成既定事實,受災戶恐怕得被迫與「肇事」的建商合建,不只是等於強迫被都更,且無從選擇建商。接下來的興建、賠償等事宜即使有地方政府介入,也都會是吵吵鬧鬧,各方權益、利益的角力。

已經有這麼多鄰損事件,這是台灣都更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警示,絕對需要政府公權力介入,而且不是地方政府的責任而已。包括建案興建過程的事前偵測,政府須強化稽查力度與頻率;二是有效的善後,建商該負的責任不能逃掉。若民眾還是只能自求多福,就是公權力的怠惰。

三重民宅倒塌

延伸閱讀

三重損鄰案旁2棟樓被波及 結構技師分析是2原因

三重民宅倒塌慰問金「保密到家」傳6位數 建商贈允信託防脫產

三重建案開挖地下室突坍塌 專家曝恐「1疏失」釀禍

臺南鐵路地下化工程 克服文資遺構影響

相關新聞

影/三重樓塌現場挖出一大疊現金 市府將造冊公告認領

三重鄰損意外,市府持續清理現場拆除的184與190號建物,今天施工人員在現場撿到一大疊百元新鈔,還有疑似戒指等貴重首飾財...

新北三重建案損鄰 查人為疏失

新北市三重建案「莘聖沐光居」開挖,造成兩側四十年鄰房被迫拆除,七十四戶、一八二人撤離。新北地檢署剪報分案,朝違反建築術成...

莘聖建設首案就致民宅倒塌 預售期曾有解約轉手漲百萬

三重六張街建案致周圍兩樓倒塌及傾斜,外界也關注該建案及建商情況,據新北市府及內政部相關資料,該建案「莘聖沐光居」是莘聖建...

三重民宅倒塌全面拆除 受災戶「損失近千萬」痛哭:東西全沒救了

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一處建案開挖地下室,造成兩側鄰房傾斜龜裂。市府持續灌水、混凝土試圖應急穩固,仍止不住鄰房持續傾斜,市府昨(6日)晚欲拆除190號房屋,不料晚間8時45分許,右側傾斜的184號鄰房先一步倒塌。整起意外總共撤離12棟共66戶220人。

三重建案鄰損疑增2棟 將先加固

新北市三重區莘聖建設建案「莘聖沐光居」鄰損案撤離住戶昨晚終於可返家,卻又有二棟鄰房疑受損,工務局監測數據顯示無位移,將協...

蓋房開挖連續壁接連傳出鄰損案 建築專家籲從營造業法強化規範

新北三重鄰損案持續引發討論,其實新北市府去年曾修法強化擋土安全維護措施,外界也好奇制度施行情況及是否還能再強化。新北市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