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被美太平洋艦隊納「嚇阻任務區」 學者籲環太軍演邀當觀察員

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傳川普對動用美軍打擊伊朗核設施日趨積極

地牛翻身!上午7時34分台南楠西規模3.9地震 最大震度3級

【重磅快評】教育部宣布准許可在校園進行選舉宣傳活動?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大學校園需謹守中立態度,禁止來自校方的政黨活動,但學生的言論自由、公民活動應給予尊重。記者李芯/攝影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大學校園需謹守中立態度,禁止來自校方的政黨活動,但學生的言論自由、公民活動應給予尊重。記者李芯/攝影

對於大學校園有大學生響應民進黨的「大罷免」,設攤收連署書是否違反「教育基本法」的問題,教育部鄭英耀昨天表態,說「大學校園需謹守中立態度,禁止來自校方的政黨活動,但學生的言論自由、公民活動應給予尊重。」換句話說,鄭英耀將「設攤收連署書」定義為「應該給予尊重的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這也就意味,未來候選只要是透過「學生」在校內助選,就不會有違法問題。

「教育基本法」第6條是「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不過,對於「學校」的範疇為何,則在教育部100年11月8日臺人(二)字第1000201993號函有明白揭示,包括「學校教職員工生」,其中的「生」,自然指的就是「學生」。

而在同一份函示裡,就有禁止「為候選人在校園內張貼、散發海報、標語或傳單等競選物品」以及「不得於上班或勤務時間,從事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活動,亦不得從事助選活動;下班後從事上開活動,亦應自我克制。」的規定。而既然罷免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而且學生也涵蓋在禁止範圍內,包括政大、清大都明令禁止學生設攤收連署書的行為,當然是於法有據。

不過鄭英耀卻是完全推翻了「教育基本法」和「教育部的函示」,直接認定學生設攤收連署書是「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也就是說,只要是透過「學生」在學校設攤收連署書,學校就不應該禁止。

如果把鄭英耀的說法向下延伸,那麼很容易推導出一個結論:既然學生可以對「人」的罷免活動設攤收連署書、宣傳,那麼對「事」的公投連署,理所當然也不應該禁止。同樣是對「人」的連署,總統候選人的連署活動,當然也可以在校園堂而皇之地設攤了。

依此而論,如果連總統競選活動也可以進入校園,那麼有什麼道理禁止其他選舉活動進入校園宣傳?難道選舉不是鄭英耀說的公民活動?學生支持誰不支持誰,不是言論自由?

所以鄭英耀這番談話,如果標準一致、邏輯一致,未來校園內將不禁止任何政黨、政治和候選人的宣傳活動--只要不是透過「學校教職員」而是「學生」來宣傳就可以。鄭英耀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當然,另一個可能是鄭英耀的標準、邏輯並不一致。他所說的「尊重公民權」和「尊重言論自由」,只限於「罷藍委」而已。等到進校園宣傳的是幫在野黨助選,或者要罷免的是綠委,他可能又是另一副嘴臉了吧。

鄭英耀 連署書 言論自由 罷免 校園 教育部

延伸閱讀

校園擺攤罷免是言論自由?陳培哲:言論自由不能選擇性

教育部長稱校園擺攤大罷免是言論自由 學者:為他臉紅

特教加給 可望調升

凍漲33年!特教加給調升1000元 教育部月底送行政院

相關新聞

民調/起風了? 近6成民眾反罷免「增70萬人」占上風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指出,國人對大罷免的態度出現變化,35.9%贊成、57.7%不贊成,與上個月相比,贊成者下滑0.8...

罷免江啟臣需要多少件才過關? 預判約要達120%至125%

罷免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團體今天說明,目前未收到中選會或台中市選委會的補件公文,依「公職人員罷免審查連署名冊查對須知」查對...

罷免吳沛憶也送件失敗 罷團:約差3千分沒有達標

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二階連署書,因領銜人張克晉未現身遭北市選委會退件,罷民進黨立委吳沛憶二階連署今也現身北市選委會送件,...

北市罷「雙吳」二階連署告急!罷吳思瑤恐無人送件 賴苡任曝走向

北市罷免「雙吳」綠委吳思瑤、吳沛憶二階連署送件7日截止,但雙方距離目標份數仍有差距,罷免吳思瑤還差5000份、罷免吳沛憶...

柯建銘代中選會預告?發文「7月26日、8月23日」罷免投票

大罷免截至29日為止,已有31名藍委的罷免連署書通過法定門檻,但中選會尚未公布舉行罷免投票的日期。不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

剛揭發監察院醜聞就被傳喚?張斯綱4字回應

國民黨北市議員張斯綱日前揭發監察院醜聞,今天因罷免立委吳思瑤、吳沛憶案而被北檢約談,訊後請回。張斯綱下午赴議會質詢前受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