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取名「良」延續方濟各使命 承諾社會正義

新教宗選擇良14世(Leo XIV)作為名字,顯示了他對社會正義的承諾,也是對已故教宗方濟各全球使命的延續。
梵蒂岡發言人布魯尼(Matteo Bruni)證實,選擇「良」這個名字,是參考了教宗良13 世(Leo XIII)1891年5月15日發出的通諭。這是一封公開信,探討了勞動階層的問題,當時認為最迫切的是改善工人階級遭到的不公平苦難及壓迫。
該通諭一直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的第一部社會通諭,反思了工業革命初期工人的權利與資本主義,它支持勞動者有權組成自己的工會,反對社會主義、支持資本主義,並肯定了私有財產的效力。而新教宗或也藉此表明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承諾。
良(Leo)也可以指良兄弟(Brother Leo),他是13世紀的修道士,也是「聖人」亞西西的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的同伴。新教宗透過選擇「良」作為名宇,也顯示了與以聖人名字命名的已故教宗方濟各,有著非常強的延續性。
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歷史學家雷戈利神父(Roberto Regoli)指出,從20世紀中葉開始,新教宗開始利用所選擇名字,表明其致力達成的目標。
曼哈頓大學宗教研究系主任佩拉托里-李(Natalia Imperatori-Lee)也認為,新教宗選擇了「良14世」這個名字,意味著他將繼續良13世的工作,表達對社會正義的看法將是他的優先工作事項。
代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宗教研究榮譽教授道爾(Dennis Doyle)則說,新教宗選擇的名字「表明了他的某種精神、方向和願景」,又說只要看看以前有哪些教宗取用過這個名字,就可以理解新教宗想要採取的方向,這可能表明良14世有興趣「在當前的世界裡推廣天主教的社會教義」。
近1500年來,天主教會新領袖在當選後都選擇更改自己的名字,雖然如何選擇名字有既定規則,但許多仍按傳統,透過名字來尊重及延續他們前任的使命。
到目前為止,教宗名字裡,「良」是使用的第4多,僅次於使用了23次的若望(John),各有16次的本篤(Benedict)及額我略(Gregory)。至於首先使用良為名的是從公元440年至461年的聖良一世(St. Leo the Great)。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