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被影射是殺人兇手!金秀賢公司火大「發12頁聲明」駁:沒強迫金賽綸還債

比特犬為何二次咬人?原來飼主「這些承諾」沒做到 將重啟調查

速食超省錢密技!麥當勞APP、肯德基皆享買一送一 必勝客隱藏代碼爽吃99元套餐

《財劃法》分配不公 政院:總預算將重編

行政院因應立法院通過《財劃法》,23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表達不合理之處,並表示會研議應對措施。(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行政院因應立法院通過《財劃法》,23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表達不合理之處,並表示會研議應對措施。(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新《財劃法》恐讓國家財政陷入混亂,明年總預算要重編!」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3日針對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劃法》時批評,此次修法未經審慎討論。財政部長莊翠雲則說,此次修法未討論事權分配,過於偏重工商業與人口多的縣市。但是否要提出修法因應,主計總長陳淑姿表示還要再研議。

多項業務應回歸地方

針對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劃法》,讓地方多獲得3753億,行政院23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批評說,《財劃法》沒有經過充分討論,且沒有討論事權的分配,中央政府已長年協助地方強化公托、教育與社會福利支出,且近年地方債務已經減少,如此倉促議決實在無法接受。

財政部長莊翠雲強調,財政部於8月1日與9月4日已經與地方多次討論,將80幾項指標濃縮到3項還要討論,但此次修法在事權,還有水平與垂直分配都沒有妥善討論,包括政府已經支援地方1兆151億,若再增加3753億,恐衝擊施政量能,有些事權就必須改要地方來做。

修法偏重工商大城

水平分配方面,莊翠雲指出,此次修法在營利事業分配額占比30%,加上人口分配權重45%,由於各地條件不同,偏重人口與營利事業分配額,會讓人口多、且工商業發達的縣市拿到更多錢,財政優勢的地方更有優勢,例如台北市就因為營利事業分配額多拿117億,宜蘭僅14億、苗栗36億、南投15億。

另外她說,土地面積權重僅分配10%,但很多縣市的土地使用並不同,農業縣市農業用地多,沒有地價稅,而都會區的房屋稅、地價稅、增值多,分配公式應該要更細緻合理,財政部將與主計總處檢視哪些地方需要調整,進行修法或是相關配套的因應。

總預算會受影響?

主計總長陳淑姿則說,《財劃法》三讀後,中央須再釋出財源3753 億元,占整體歲入9%,連同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元,占6%,二者合共占15%,對中央財政是不小負擔。此外,地方政府如今也在審預算,但相關收支並未跟著調整,歲入大幅增加恐造成地方浮濫支出,無助地方財政紀律。

媒體詢問今年的總預算是否會受到影響?是否要提出《財劃法》、《地方制度法》與《地方稅法通則》等修法配套?李慧芝表示,因為《財劃法》沒有制定施行日期,會在總統公布後3天內生效,因此總預算有可能重編,財政部與主計總處正在研擬因應措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財劃法

延伸閱讀

為何財劃法修正缺行政院版? 財長:有向立院表達「努力中」

修財劃法未考慮事權不合理 主計長要地方拿回省府業務

財劃法修正後衝擊 政院:明年度總預算恐須重新編列

政院:卓榮泰對民眾上街捍衛民主程序 表示感佩

相關新聞

行政院稱明年度總預算或需重編 莊翠雲打臉:已送立法院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前天表示,明年度總預算會受到嚴重衝擊,可能甚至需要重新編列。不過...

新財劃法 政院遭疑假哭窮 主計長:明年度總預算恐需重編

立法院三讀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政部推估中央要多釋出三七五三億元,行政院昨大動作由財主機關說明新法爭議,批事權未隨錢權移...

財劃法修正後衝擊 政院:明年度總預算恐須重新編列

藍白合作三讀通過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和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行政院今天大動作對外指出,財劃法修正未搭配修法下放事權,造...

影/陳其邁今生日但氣炸!怒嗆國民黨修法蠻橫、無法接受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生日,卻為財劃法大動肝火,上午在高雄議會怒嗆國民黨主導的修法是懲罰努力招商的縣市、過程蠻橫。陳其邁說,...

財劃法衝擊農業部經費少205億 土石流預警恐停擺

立法院日前通過財劃法修法,農業部今天表示,估受衝擊約新台幣250億元,包括非洲豬瘟防疫、農民用電肥料補貼,攸關民眾安全的...

「地方遇災自行面對」卓:斷章取義 藍委:恫嚇卸責應下台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中央將釋三七五三億元給地方,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天一句「遇災地方要勇敢自行面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