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財劃法未考慮事權不合理 主計長要地方拿回省府業務

「財政收支劃分法」日前在立法院會三讀闖關,中央須釋出3754億元。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說,修法後中央政府每年經常性收入將減少,相關國防經費、撥補勞保基金、租金補貼、治安維護等經費都會受影響。
她直言,修法未通盤考量事權劃分,非常不合理,中央所承接的省府業務應回歸地方,當前將優先評估無涉修法的項目,比如過往承接省府的高中職、醫院等業務經費,也將檢討計畫型補助款中的各縣市負擔比率。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上午偕財政部長莊翠雲、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舉行記者會,說明修法後對中央財政與地方收支的影響與衝擊。陳淑姿說明,精省前中央、地方歲入比重約為6比4,精省後中央承接省府稅課收入及債務,入不敷出達1387億元,未依精省而獲益。
陳淑姿指出,修法後中央須再增加釋出財源3753億元,占整體歲入9%,加計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元,占6%,二者合共占15%,但省府業務仍留在中央非常不合理,應併同考量事權劃分,否則恐造成地方為消化預算而浮濫支出,加碼非法定社會福利、未經審慎評估興建蚊子館等,影響地方財政紀律。
陳淑姿認為,修法後地方自有財源將大幅增加,足以支應其基本財政支出,再要求保障一般性補助款金額實屬不合理,未來各部會計畫型補助款包括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汙水下水道建設、生活圈道路、軌道建設等,未來將優先檢討回歸地方或提高自籌款比率因應。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補充,財劃法修正時未配合「地方稅法通則」、「地方制度法」同步修正,導致事權無法清楚下放。
另基於「錢權隨事權移轉」原則,避免地方為消化預算而浮濫支出,陳淑姿主張,中央所承接的省府業務,包括老農津貼159億元、勞健保費915億元、省立學校350億元、省立醫院452億元等,應一併移回各地方政府辦理。
不過,她坦言,現行法令規定,老農津貼、勞健保須由中央負擔,若要移轉地方必須修法,至於原承接省府的高中職、醫院等無涉修法的項目如何回歸地方,主計總處將優先評估。
外界關注中央財源減少是否會舉債因應,陳淑姿說明,儘管中央政府每年將減少經常性收入3753億元,為嚴守財政紀律,中央舉債數不應再增加,勢必相對縮減歲出因應,且修法要求一般性補助款不能減少,依法律義務支出經費也無法因財政困難而刪減,經費減列範圍只能侷限在其餘歲出。
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3兆1325億元為例,扣掉法律義務支出1兆8144億元、約占58%,其餘歲出1兆3181億元、約占42%,須刪減28%,陳淑姿認為,修法將造成已核定且尚在執行中的計畫難以為繼,「均衡台灣重大基礎建設計畫」也將無法進行,嚴重影響台灣未來均衡發展。
根據主計總處盤點,受衝擊計畫包括原編列2945億元的國防經費(不含人員維持費)、1200億元的撥補勞保基金、400億元租金補貼、以及治安維護經費、健保財務協助、少子女化對策、捷運建設計畫、鐵路立體化、省道改善、食品安全經費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