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爆集體圖利21警交保 多人咬向偵查隊長…他遭收押將停職

新聞幕後/雙城論壇辦不辦 都是陸委會說了算

美人計是侮辱!腳踩PRADA出庭 最美電競女董座直呼:我是獨立女性

陽光行動/全球塑膠公約將出爐 我限塑面臨跳票

二○二二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決議將擬定「全球塑膠公約」,當時找來加拿大藝術家Benjamin Von Wong創作「關上塑膠水龍頭」的裝置藝術,凸顯減塑迫在眉睫。圖/截自Von Wong創作官網
二○二二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決議將擬定「全球塑膠公約」,當時找來加拿大藝術家Benjamin Von Wong創作「關上塑膠水龍頭」的裝置藝術,凸顯減塑迫在眉睫。圖/截自Von Wong創作官網

聯合國環境署(UNEP)在二○二一年發布全球環境展望報告,點出地球深陷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環境汙染等「三重行星危機」(triple planetary crisis)。其中,聯合國統計,全球平均年產四億噸塑膠;自一九五○年代至今,地球已累積逾七十億噸塑膠垃圾,但僅不到一成進入回收體系,多數被焚燒、掩埋,或被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汙染。

近期,關注三大危機的國際峰會接力登場。繼十月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OP16)、十一月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後,「全球塑膠公約」也將在十一月底於南韓釜山最終談判(INC-5),盼能誕生一部具法律約束力、且涵蓋塑膠全生命周期的國際條約。

我國自二○○二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陸續針對特定場所的塑膠袋、塑膠免洗餐具和塑膠吸管等進行管制。環境部還喊出二○二五年全面限用、二○三○年全面禁用的政策目標。

一次性塑膠品產量 不減反增

但在國際間積極議定「全球塑膠公約」之際,台灣減塑行動卻遭外界認為牛步。環團指出,台灣限塑政策廿多年來看似按部就班,雖可見部分成效,但一次性塑膠品產量不減反增,明年全面限塑恐注定跳票,遑論二○三○年可達全面禁用。

經濟部統計,我國塑膠袋、塑膠容器與塑膠餐具等產量呈現增加趨勢。以塑膠袋為例,二○○二年生產量約廿二萬公噸,但二○二三年已高達廿九點二萬公噸。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為,二○二五年全面限塑期程將到,但目前塑膠袋管制對象仍只限十四類場所,未包含使用量最大的傳統市場和夜市,環境部雖在這兩場所試辦減塑,其中塑膠袋用量最大的水果攤商卻被排除;且目前吸管、免洗餐具、塑膠杯、塑膠袋等都是從末端減量,未包含原生塑膠料減產,塑膠垃圾和焚化量不斷增加,明年全面限用目標跳票恐是預料之中。

政策規畫霧裡看花 無所適從

荒野保護協會說,目前環境部針對二○二五年僅說將以價制量限用,但細部規畫霧裡看花,業者與民眾難以適從。綠色和平也說,以二○二○年環保署時代推出外送減塑試辦計畫為例,當時缺乏減量目標,也不具參與強制性,如何能有效抑制使用塑膠用品?如今全面禁用僅剩不到六年,若不及早積極強制改變大眾使用習慣,二○三○年全面禁塑也會跳票。

環境部說法 禁限用只是目標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二○二五年和二○三○年的限禁用是「目標」,確實尚無相關欲達成的減量數字,但現在不純粹僅以法令禁限用來減塑,也會以綠色設計、資源循環,翻轉消費者意識等來引導減量。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指出,這次「全球塑膠公約」要關注是否納入非締約方條款,否則像台灣這樣非締約方、又生產塑膠的國家,恐成全球塑膠管制的法外之地。台科大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顧洋認為,塑膠公約制定後,應會比照其他環境公約定期舉辦締約方大會(COP),並以議定書或協定進一步規範,台灣應跟進,不能置身事外。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今年十一月廿五日展開,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聯合報將派記者前往釜山,即時報導談判進展。

延伸閱讀

COP29登場 聯合國籲為全球氣候融資新目標達成共識

專訪綠色和平 Marian Ledesma:重複使用是減塑關鍵

台中文山焚化爐未如期發包 綠營批「一再跳票」…環保局長致歉

河道垃圾9成塑膠 知名飲料品牌都上榜 環團籲大廠減塑

相關新聞

陽光行動/塑膠業心聲…精準回收 須明訂容器材質

面對全球塑膠汙染問題,環團訴求源頭減少塑膠生產。但石化及塑膠業者認為,應建立有效的回收循環系統、完善循環再生模式,才能有...

陽光行動/一次性包裝 歐盟推出「塑膠稅」

「全球塑膠公約」推動在即,各國近年紛紛針對一次性塑膠包裝祭出「塑膠稅」,要求企業產品需含有一定比率再生料,「全球塑膠公約...

陽光行動/減塑應管制生產端 環團促政府助產業轉型

「全球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出爐,公約重點之一是關注塑膠生產減量。但環團指出,台灣推動減塑逾廿年,甚少針對生產端輔導管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