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調/逾半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 游盈隆:重大警訊

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原因曝!加薩增至342死 內唐亞胡嗆加倍奉還

不只「小當歸」警員…又有國小校長抖音喊「愛中國」 桃市教育局要查了

憲訴法覆議今表決 卓揆可能成最多憲政救濟閣揆

行政院長卓榮泰(中)昨天親上火線,說明「憲法訴訟法」修正之覆議案,副院長鄭麗君(左)、秘書長龔明鑫(右)等陪同出席。記者邱德祥/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中)昨天親上火線,說明「憲法訴訟法」修正之覆議案,副院長鄭麗君(左)、秘書長龔明鑫(右)等陪同出席。記者邱德祥/攝影

立法院今天預計表決憲法訴訟法覆議案,由於在野黨擁席次優勢,覆議案否決機率高。行政院昨天說,就算覆議遭否決,法案正式生效前還有十三天可以沙盤推演,釋憲或預防性權利救濟都會考慮。

藍綠黨團甲動備戰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通過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將大法官總額固定為十五人,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十人,作成違憲宣告時,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九人。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提出覆議案。

立法院今天將覆議案列為院會報告事項,國民黨團擬提案在上午召開全院委員會,下午變更議程進行覆議案投票,藍綠今各自祭出甲動備戰,表決大戰山雨欲來。

卓揆提覆議三理由

由於國民黨團日前以憲訴法由司法院執掌,而非行政院為由,表態不邀卓揆赴立院報告覆議案。卓揆昨為此舉行記者會強調,希望立法院針對重大爭議的法律案、窒礙難行的法律案,能再次審慎討論,立院不安排政院報告,絕非遺憾可以形容。

卓榮泰說明三大覆議理由,包含規範大法官十人才能開會、九人才能違憲宣告,但當前僅八位大法官,憲法法庭無法開會,等同癱瘓司法院;若大法官人數不足,總統要在兩個月內補提名,卻未規範立院行使同意權的實現,不對稱修法使機關窒礙難行;新法規定修正公布後立即施行,但按照目前大法官現額,新法上路後憲法法庭即癱瘓。

卓榮泰說,癱瘓憲法法庭讓機關無法行使憲政救濟,是憲政史上最大的破壞。政院要捍衛憲政體制、維護憲法法庭正常運作,希望朝野立委支持覆議,別站在毀憲、摧毀憲法法庭、剝奪人民憲政權力,造成錯誤歷史的那一方。

卓內閣上路不到八個月即二度提出覆議,更對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警察年改等法案表態窒礙難行,有可能成為史上提出最多憲政救濟的閣揆。卓榮泰說,他每天都不悲觀,也不能悲觀,因為他對國家未來發展要心存樂觀,才能前進,「悲觀不在我們的日常」。

藍:你亮劍我亮刀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昨天說,覆議若遭否決,憲訴法也不會立刻生效,還要經行政院長副署、總統十天內公布,公布後也要等第三天生效,政府仍有時間沙盤推演,包括提釋憲或預防性權利救濟。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思銘表示,原則上今日院會依照議程進行,盼民進黨不要杯葛,若有動作將見招拆招、「你亮劍,我就亮刀」;如果立法院長韓國瑜認為還有協商的空間,黨團也願意配合。

據了解,由於總預算案尚未通過,仍要顧忌大動作反制徒增變數,且考量後續釋憲才是主戰場,綠營不打算武鬥占領議場,而是以登記發言形式,留下完整紀錄。

卓榮泰 大法官 憲法法庭 憲法訴訟法 林思銘 罷免 覆議案 財政收支劃分法 韓國瑜

延伸閱讀

8年祭800億降低漏水率 卓揆要經濟部合理檢討水價

政院拍板電業法修正 81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受惠

覆議案若邀越俎代庖的卓揆報告 王鴻薇:會阻礙總預算審查

恐成史上最常覆議釋憲閣揆 卓榮泰反稱這由立法院決定

相關新聞

憲訴法公告 賴總統批示釋憲 在野批公然下指導棋

憲法訴訟法的釋憲大戰正式開打,總統府昨公告憲訴法修正條文,但賴清德總統批示,「本案宜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民進黨立院黨團也...

憲訴法修正案 綠委聲請暫時處分

立法院三讀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行政院以窒礙難行為由提出覆議遭立法院否決,在賴清德總統尚未公布新法前,五十一名民進黨立委...

憲訴法覆議今表決 卓揆可能成最多憲政救濟閣揆

立法院今天預計表決憲法訴訟法覆議案,由於在野黨擁席次優勢,覆議案否決機率高。行政院昨天說,就算覆議遭否決,法案正式生效前...

新憲訴法明生效 憲法法庭今是否裁定受矚目

引發朝野對立的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賴清德總統昨天上午公布,宣告憲訴法第四條、第卅條及第九十五條條文修正。由於明天開始農曆春...

新聞眼/憲訴法爭議 總統應盡快提適任大法官

國會新修正的憲法訴訟法在法定生效前,大法官能不能受理聲請案、能否暫時處分凍結,不僅朝野、法學界論辯,就算現任的八位大法官...

憲訴法覆議失敗 柯建銘談下一步:先暫時處分再釋憲

立法院否決行政院所提「憲法訴訟法」覆議案,擬今天送出覆議案咨文,據推估,賴總統最遲須在23日公布、新法最晚25日生效。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