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與機車相撞!民間救護車瞬間爆炸釀1死2傷 驚駭場面曝光

114學測自然/烏山頭水庫、諾貝爾獎入題 素養題多考生苦喊燒腦

川普就職韓國瑜確定無法觀禮 外交部:其餘行程不變

【重磅快評】施俊吉被拔官 台灣金聯會是下一個台鹽?

即將卸任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出面說明原委,他合理懷疑是擋人財路而被換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即將卸任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出面說明原委,他合理懷疑是擋人財路而被換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突然位子不保,今天他打破沉默,指他合理懷疑是擋人財路而被換掉,並意有所指與雲林縣北港工業區的土地處理有關,施還向高層喊話「我一世清白,希望之後不要羅織我的罪名」。施俊吉爭清白,和台鹽前董事長楊秋興當年被陳啟昱搶走董座時的說法竟有驚奇相似,難道也預告台灣金聯日後將爆發醜聞?   

台灣金聯董事長即將交接,由前雲林縣農業處長呂政璋接任,施卸任前來個回馬槍,砲火四射。由於外界質疑這個人事案是綠營有力人士居中運作,迫施去職,關鍵導火線在於台灣金聯不願意調降雲林北港工業區標售底價。施明指這塊土地是台灣金聯最大的一塊地,不能賤賣,他一世清白,並且向財政部、府院喊話:「希望之後不要羅織我的罪名」。

比起當年楊秋興丟掉台鹽董座的位子,施俊吉可以說是毫無保留掀底,把下台原因直指向是台灣金聯位於北港工業區的土地,無疑給綠營極大的難堪。

比起施俊吉,當年的楊秋興沒有那麼幸運。他是2015年4月1日接任台鹽董座,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上台後,6月1日楊就被拔掉董事長,前後任期只有短短一年兩個月,當年他只有60歲。施俊吉在台灣金聯董座位子上待了快4年半,雖他宣稱「只有69歲」,還沒有任滿,但比起楊秋興,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值得關注的是,楊秋興當年下台,接位的是當時高雄市長陳菊的愛將陳啟昱,在楊秋興去職前夕,外界就傳出不利楊的傳聞,指涉楊積極引入爭議性台商,以利能繼續在台鹽內安插董事席次。楊秋興畢竟出身民進黨,熟知民進黨套路,選擇主動宣布辭去台鹽董事長職務,但臨去秋波,他發聲明痛批有心人士散佈子虛烏有的不實罪名達到汙名化目的,他為表清白,宣布辭去台鹽公司董事長職務,也期許新政府,政治算計無益於企業經營,治國亦然。

如今來看楊秋興的聲明,的確擊中對民進黨的要害,他去職的最大訴求是表清白,其次是期許新政府別用 政治算計經營企業,治國也是如此;於今來看,楊秋興是保住清白了,但他的繼任者陳啟昱卻淪為通緝犯,檢調查出他任職台鹽董事長期間,將鴻暉國際、承暘光電等納入公司民股,在合作廠商晁暘開發的協力之下,涉嫌以土地開發、施作光電工程等手法掏空台鹽11.28億餘元。陳啟昱被法院庭釋放後消失無蹤,更再次踐踏民進黨的創黨精神「清廉、勤政、愛鄉土」。   

施俊吉的臨去聲明頗有當年楊秋興離開台鹽的況味,但辛辣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施俊吉說他是擋人財路、位子不保,還明確點出雲林北港工業區標售土地原本底價是33.8億,不見得第二次標售就直接把價格降至8折,「這樣應該算有回答這個問題了」;對照這筆土地第二次標售只有一組人投標,而且出價僅13.08億元,施俊吉點出了問題的眉角。台灣金聯董座兩天後交接,施俊吉或許能安全下莊,但台灣金聯會不會是下一個台鹽?

施俊吉

延伸閱讀

陳啟昱今遭通緝...通緝照曝光!檢方呼籲民眾提供情資

檢警調動員數百人追緝陳啟昱3天 遍尋40處無所獲呼籲民眾提供情資

【重磅快評】陳啟昱落跑要究責 陳菊不用出來面對?

【重磅快評】柯文哲的延押與陳啟昱的失聯 誰在埋葬司法公信

相關新聞

台金聯董座今日交接 施俊吉致辭無奈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台灣金聯今日舉行新舊任董事長交接,卸任董事長施俊吉在致辭時繼續砲轟形容他這次去職是「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並自嘲,四年來...

施俊吉:拒政院安排新職 交接完退休走人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懷疑因「擋人財路」突遭撤職,新董座呂政璋家族則爭議百出,民眾黨立院黨團昨表示,不能「信賴者」得永生,...

台灣金聯董座人事生波 施俊吉:擋人財路遭撤職

行政院前副院長、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上周突遭通知董事長職務遭撤,昨天他舉行記者會表示,合理懷疑去職是因擋人財路。外界指施...

新聞眼/人事鬧劇 反映賴政府用人危機

台灣金聯前董座施俊吉「無預警」遭撤職,向來溫文的他自爆是「擋人財路」,接下遺缺的呂政璋上任三天就火速請辭,這齣國營事業人...

台灣金聯董座呂政璋3天閃辭 藍白轟兒戲

上任三天就請辭!台灣金聯昨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台灣金聯公司董事長呂政璋自即日起請辭」,呂政璋辭呈也在昨日曝光,辭呈中說,台...

賴政府人事爭議…藍批用人唯親 綠嘆比蘇揆霸道

政府近期多項人事異動引發議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抨擊賴清德總統用人唯親,將國家機器當作酬庸樂園,在經濟、交通、新聞、金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