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總統府、行政院降半旗 賴總統悼念方濟各:畢生追求和平、全球團結

方濟各辭世後…教宗將如何選出? 回顧2013年那場「閉門選舉」

【重磅快評】韓國瑜被「換盧」 民進黨搶菜攤模式再進化

台灣民主基金會昨天召開董事會並通過人事案,廖達琪(右)出任執行長,跌碎不少人眼鏡。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灣民主基金會昨天召開董事會並通過人事案,廖達琪(右)出任執行長,跌碎不少人眼鏡。記者杜建重/攝影

外交部長林佳龍和立法院長韓國瑜闢室密談後,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事案變成「廖正盧副」,韓國瑜原本首選的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落馬、改成代理執行長廖達琪真除,民進黨藉由「換盧」達成「卡韓」的事實,表面以朝野和諧為名,實則腰斬韓國瑜人事權,民進黨「北農搶菜攤模式」再進化。

民主基金會董事會昨天通過執行長廖達琪人事案,跌碎不少人眼鏡。盧業中熟稔對美關係,但民進黨卡盧超過半年,檯面理由是因為他支持九二共識,民主基金會是第二軌外交,執行長不應與賴清德總統的外交路線不同調;這個邏輯如果成立,難道深藍的韓國瑜、廖達琪就不支持九二共識,否則盧業中不能當執行長、為何韓國瑜可以當董事長?難道民進黨心中最害怕的「辣個男人」,已從韓國瑜換成盧業中?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聯想起2017年北農事件。民進黨當年傾全黨之力,從中央農委會、檢調到北市議會全面攻擊,時任北市議員王世堅還對嗆北農總經理韓國瑜「進土城、吞曲棍球」,賭注至今尚未兌現,韓國瑜最後請辭下台,民進黨如願以償,把北農總經理搶給新潮流屬意人馬吳音寧。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韓國瑜創造「韓流」、吳音寧卻成「戰犯」,被譏為「搶了菜攤、丟了江山」。

有了北農前例,民進黨這次複製貼上也不忘記取教訓。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曾質詢,民主基金會是否「卡盧」?林佳龍說,「不會卡盧,因為連韓國瑜最大尾的都沒有卡了」。民進黨不再用刀叉粗暴搶人,而是換上西裝斯文的面貌,希望為人事僵局解套,表面看似各退一步,但實際上,韓國瑜不僅送出執行長人事權,還附贈民進黨兩個副執行長李光章、陳牧民,這不是廖達琪或盧業中的個人問題,更是民主基金會的體制問題,民進黨複製北農模式,破壞民主基金會人事慣例,韓國瑜解了僵局、埋了伏筆。

韓國瑜透過臉書證實,直到前天上午林佳龍提出廖達琪出任執行長,才出現人事變化的契機;問題是,兩人闢室密談還談了什麼?林佳龍和韓國瑜不只是外交部長和立法院長,兩人身分更具有朝野領袖會談的意涵,林佳龍是民進黨正國會掌門人、背後更有賴清德總統意志,韓國瑜則是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必須彰顯國民黨的外交路線。

林佳龍和韓國瑜既談人事、也是政治,民主基金會這一局將牽動朝野攻防;廖達琪和盧業中都只是其中一枚棋子,關鍵在於下棋的人是否舉棋不定、是否具備整體布局的視野?

立法院新會期烽火連天,藍白聯手將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民進黨團揚言釋憲、罷免反制,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被嚇到跑票,韓國瑜強調以和為貴,但國民黨部分高層主張「不要當賴政府煞車皮」,應該放手讓民進黨去衝撞、犯錯,免得被「在怎麼野蠻」反將一軍。賴清德總統下達全面動員軍令狀,國民黨攻守路線卻首鼠兩端,民進黨搶人、搶糧無所不用其極,民主基金會「被換盧」,這不是朝野和解的鐘聲,而是下一場戰役的警訊。

廖達琪 林佳龍 民主基金會 民進黨 盧業中 韓國瑜

延伸閱讀

吳思瑤撇清卡韓 藍委齊轟說法見鬼:韓國瑜是委曲求全

廖達琪接任民主基金會執行長 學者:民進黨弄巧成拙

韓國瑜期許民主基金會 為外交困境開疆闢土

民主基金會新人事出爐 吳思瑤:證明沒有卡韓

相關新聞

【重磅快評】劉世芳指揮警方傳喚朱立倫?執政黨走回威權路線

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指出,警方會傳喚民進黨主席朱立倫、國民黨立委謝龍介和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不管警方是否真的要拿昔日被民進...

【即時短評】賴總統若容不下逆耳忠言 扁恐變XX同路人

就在綠營力推「大罷免」殺紅眼之際,前總統陳水扁昨天公開演講,提及「擔任總統就是要包容、尊重不同意見,清算在野絕對不是好辦...

【重磅快評】民進黨養共諜,賴清德轉移焦點株連全國

民進黨共諜案連環爆,共諜就在賴清德總統身邊,而且府院黨全淪陷,迫使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接連兩周都在中常會上就共諜案作裁...

【重磅快評】路邊歐巴桑拿部會千萬補助是如何辦到的?

檢調跟緊民進黨大罷免節奏,繼花蓮、台南,新北、台北地檢署也大動作搜索約談,不僅直搗國民黨市黨部,還約談黨部主委;與此同時...

【重磅快評】顧立雄自保還糗爆了吳釗燮

民進黨諜影幢幢,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身陷風暴核心。眼看這把火就要燒到過來,國防部長顧立雄澄清吳釗燮幕僚何仁傑不曾在國安會或...

【重磅快評】從台灣國到脫中入美 賴政府不演了

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美國總統川普推翻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美中關稅對壘,地緣政治升溫。亂石崩雲,驚濤裂兩岸;從國家重建、社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