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陽光行動/4.4坪擠8人 監獄超收 管理風險與衝擊日增

桃警員抖音稱我是中國人我愛祖國 桃警回應這樣處置

修法砸錢 立委質疑行人死傷反增

今年上半年行人死亡多達一八三人,立委質疑,為改善交通環境,要修法就修法、要錢就給錢,為何問題仍無法解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上半年行人死亡多達一八三人,立委質疑,為改善交通環境,要修法就修法、要錢就給錢,為何問題仍無法解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上半年行人死亡一八三人,較去年同期增加,近期又發生東海大學女大生遭公車撞死意外,再度引發民怨。交通部長陳世凱昨坦言,台灣的交通狀況確實引發擔憂,行人事故率以長者居多,會加強宣導。

不過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批評,上半年行人死亡不減反增,主要原因還是在工程跟教育沒有做好,像是上半年放寬違規檢舉放寬,新任部長有何施政舉措能同時保障行人安全嗎?應該對台灣道路環境做通盤改善,而不是一直把責任都回到行人本身,或是做大家都知道沒有意義的宣導。

陳世凱昨首度到立院交委會專案報告,朝野立委均聚焦近期的行人地獄話題。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疑,交通部去年的道路交通安全預算有六點○七億元、今年也有六點○五億元,為改善交通環境,要修法就修法、要錢就給錢,但一年多過去了,行人死傷不減反增,問題仍無法解決。

交通部長陳世凱坦言,台灣交通狀況確實令人擔憂。記者林澔一/攝影
交通部長陳世凱坦言,台灣交通狀況確實令人擔憂。記者林澔一/攝影

國民黨立委廖先翔則質疑,政府投入非常多資源,有上百億元,但今年上半年死傷人數還是較去年同期增加,要求提出降低行人死亡目標。民進黨立委蔡其昌強調,交通部應對於交通安全改善相對慢、投入資源過少的縣市政府採取較強硬或處分手段。

陳世凱坦言,「行人地獄」稱號對台灣是非常大的傷害,但台灣的交通狀況確實引發擔憂,自己走在路上也覺得要更積極檢討改進,不過短期內恐無法快速解決,希望今年能降低百分之七的死亡人數,二○三○年則降低百分之五十。

陳世凱說,交通改善會從四方向著手,包括用工程改善道路、落實教育宣導、監理強化駕駛管理,及加強執法。他也提到,行人事故率以長者居多,除了改善工程,也將增加預算投放電視及紙本廣告,並與地方合作在公園宣導。

對於日前的女大生死亡車禍,陳世凱說,交通部已主動協助台中市府改善交通安全,對於成績不好的縣市也會公布在網路上給予壓力,並要求地方政府到行政院專案報告。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台中市是個大城市,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市政府必須繼續努力。台中市交通局表示,交通部盤點全台七九九處易肇事路口,台中市範圍內有六十三處路口,到前天為止,已有十三處路口完成改善,今年底將全數完成。

廖先翔 盧秀燕 萬美玲 蔡其昌 行人 行人地獄 車禍 陳世凱

延伸閱讀

立委游顥要求交通部長表態 陳世凱支持中捷延伸南投

人物側寫/5.5小時馬拉松首備詢 陳世凱立院應答「發言人」風格正面迎擊

台鐵董座薪資比照國營事業「員工卻最低薪」 交長:比照辦理從業人員優先

台鐵高鐵都想漲票價 交長籲考量1重點

相關新聞

修法砸錢 立委質疑行人死傷反增

今年上半年行人死亡一八三人,較去年同期增加,近期又發生東海大學女大生遭公車撞死意外,再度引發民怨。交通部長陳世凱昨坦言,...

東海女大生遭二次輾壓才死? 檢方查

台中市施姓公車駕駛廿二日晚撞死林姓女大學生,昨傳家屬質疑,林女第一時間遭輾斷手臂,並未死亡,駕駛下車查看後,又上車踩下油...

影/公車撞死女大生 巨業高層記者會道歉鞠躬:讓大家失望了

公車撞死女大學生車禍,巨業客運董事長室發言人韓洪開今天率總經理李銘淦、經理徐維聯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道歉,說讓大家對巨業...

公車疑二度輾死女大生 Cheap轟「垃圾」、強制險也是東海學生的命換來

東海大學女學生命喪斑馬線上,再度發生重大「行人地獄」事件令國人不滿,現又傳出肇事的施姓公車司機13年前就撞死過人,且這次...

東海女大生遭「二度輾壓」亡?警要巨業司機做二次筆錄

巨業客運施姓司機22日撞死東海林姓女大學生,被害家屬質疑施林女第一時間被輾斷手臂並未死亡,施下車查看後又踩油門二次壓過才...

半年嚴重違規3次回訓制度上路 首批召回6名高風險遊覽車駕駛

大型車事故頻傳,今年上半年已有339件遊覽車事故,釀10人死亡、463人受傷。交通部公路局規畫半年內有3次以上嚴重違規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