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震撼!祝文宇獨子接任愛山林總座 甲山林集團二代全面接棒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應聲上漲近3%

新北晚間驚傳車禍 東山高中校車自撞3學生受傷急送醫

嚇!小米粽托福松定量結果曝 「小米」濃度高達405毫克

台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件,已釀3死、6人住院其中4人收治加護病房。衛福部今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公布,蝸牛小米粽農藥「托福松」定量結果,小米粽本身托福松濃度達每公斤224毫克,同時公布食餘內部5項食材的檢驗結果,小米檢出405毫克為最高。

衛福部受理台東縣衛生局提供的葉片、蝸牛及內外層葉、小米、蝸牛肉、豬肉、竹筍等「食餘」檢體,並在其中發現不尋常訊號,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

食藥署長莊聲宏表示,食藥署檢出「托福松」後,進一步針對「食餘」檢體(蝸牛小米粽),及內部5樣食材,進行農藥托福松定量分析,結果蝸牛小米粽檢體檢出濃度為每公斤224毫克,其餘食材部分,「小米濃度異常高」,達每公斤405毫克,內葉因為蒸煮過程可能擴及,也有每公斤150毫克,豬肉、蝸牛、竹筍的檢出濃度分別為每公斤60、42、32毫克。

莊聲宏說,近3年後市場檢驗農藥托福松總件數為1萬2390件,檢出農藥托福松共41件,檢出率0.33%,其中不合格11件,檢出「托福松」的濃度範圍介於每公斤0.01至0.51毫克,整體殘留量相當低。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這幾樣食材濃度差異大,可能因為蒸煮過程互有沾染,但跟後市場稽查托福松產品農藥殘留差異大,至於第一位死者家中廚房發現「芬普尼」,顏色與這次驗到的農藥「托福松」顏色狀況雖然不同,但也已帶回檢驗。

至於托福松到底從何而來,林靜儀表示,目前無法由食藥署認定來源,食藥署的檢驗結果,將提供給檢警調參考,由檢警調調查。

食藥署與台東縣衛生局於9月19日,至台東縣金峰鄉第一例死亡個案住家,採集第二批檢體共有6件,包括搗米臼內殘留小米粉、鹽、味精、醬油、廚房置物櫃內已開封外袋標示法台寶(芬普尼),及蒸煮鍋塗抹拭子,已由衛生局寄送至食藥署進行檢驗分析。

住院的6名個案部分,林靜儀指出,目前還有4人住在加護病房,2人已轉入普通病房,目前所有農藥檢測中,就只驗到「托福松」這一項,接下來將持續釐清,請大眾不要恐慌。

在老鼠試驗中發現,「托福松」口服半致死劑量為每公斤1.65毫克,以此換算,60公斤成人的半致死劑量為96毫克,但人體反應要比老鼠更為敏感。

托福松為有機磷類殺蟲劑,屬劇毒型農藥,典型的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症狀包含瞳孔成針瞳、昏迷或半昏迷、口水多、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濃烈農藥味(或稱大蒜味)、全身汗濕、局部肌肉抽動等徵狀,急性期症狀常於5至30分鐘內出現,少數可能延遲至數小時或至12小時後才產生,與暴露劑量及物質有關。

衛福部今天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公布在蝸牛小米粽中,檢出農藥托福松濃度為每公斤224毫克。記者季相儒/攝影
衛福部今天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公布在蝸牛小米粽中,檢出農藥托福松濃度為每公斤224毫克。記者季相儒/攝影

食藥署長莊聲宏表示,食餘檢體中小米的「托福松」達每公斤405毫克。記者季相儒/攝影
食藥署長莊聲宏表示,食餘檢體中小米的「托福松」達每公斤405毫克。記者季相儒/攝影

粽子 蝸牛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台東小米粽案阿嬤廚房發現「法台寶」 農藥行:管制農藥但不致於奪命

小米粽農藥從哪兒來?北榮派往當地醫師:住家未發現

農藥小米粽家屬質疑送檢食材不同批?衛生局澄清「同一批」

台東疑食物中毒案8患者檢出托福松 聚乙醛未驗出

相關新聞

台東小米粽中毒案 人為因素提高

台東小米粽疑食物中毒案,食藥署昨公布第二批採樣檢驗結果,「搗米臼內殘留小米粉」以及「鍋及鍋蓋內側塗抹拭子」皆驗出農藥托福...

小米粽案 顏宗海:國內首次托福松嚴重中毒 釐清食材及怎麼汙染

衛福部昨公布,台東「蝸牛小米粽」疑似食物中毒案件,小米粽本身農藥「托福松」定量結果,為每公斤224毫克,以每顆300克換...

台東中毒案 5食材托福松濃度 小米「異常高」

台東小米粽疑食物中毒案,衛福部前天公布在食餘驗出劇毒有機磷農藥「托福松」,昨再公布八名患者血液檢體皆驗出托福松,而小米粽...

驗出農藥劇毒...法醫抵台東解剖3遺體 主任檢察官:尚未列刑案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疑食物中毒釀3死案,至今案情陷入膠著,法醫研究所法醫今天搭機抵達殯儀館進行3遺體解剖程序,期望有進一步...

台東3死中毒案 奪命「阿粨」檢出劇毒農藥托福松

台東縣賓茂部落曾姓老婦做的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造成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除曾婦等三人死亡,仍有六人在加護病房治療,衛福...

台東小米粽中毒案又有2人出院 7歲男童等4人仍住院

台東金峰鄉小米粽中毒案12人送醫3死,3人出院、6人在加護病房急救。馬偕醫院與台東基督教醫院的病患情況逐日好轉,陸續移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