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島擴大 搶救「溫度難民」

台北市萬華西昌街地處台北盆地低窪區,老舊建物多,通風不良影響散熱,導致此區域屢創高溫。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萬華西昌街地處台北盆地低窪區,老舊建物多,通風不良影響散熱,導致此區域屢創高溫。記者曾原信/攝影

入夏以來,連番高溫常把台灣烤成紅番薯,台北市萬華區的艋舺公園內,一群長輩在樹蔭下用帽子、扇子搧風,八十多歲阿嬤走出公寓,猛喊「受不了這麼熱的天」,在家吹冷氣太浪費,乾脆來公園走走。

公園旁西昌街巷道狹窄,風難吹入。這裡一處地下室,有一間間僅兩、三坪大無冷氣雅房,這裡是許多低收入獨居長者的「穴居」之處;中午時分,雖然每個房門都開著,仍濕熱難耐。在動輒卅五度以上豔陽下,機車族在數十秒紅綠燈下,常要忍受日曬和道路反射的雙重高溫;行人走在沒有遮蔭的人行道和廣場上,更像是火烤人肉般難受。

「這些弱勢族群就是都市的溫度難民」,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認為,受氣候變遷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雙重影響,「新溫度時代」正拉開序幕,不尋常高溫恐成為常態。

台北盆地熱氣滿溢 形成4大熱區

林子平形容台北盆地像一個碗,萬華、中正、大同區就在碗底中央,熱氣一開始會集中在碗底,隨著熱氣累積,如果把熱氣帶往郊區的風量不足,也無冷空氣交流,熱氣便會滿溢,直到郊山、也就是碗的邊緣,會因風速更弱而停滯。

過去三年的都市熱島監測也發現,熱島已從盆地中央區,擴散至士林夜市、信義商圈及內湖科學園區,成為四大熱區。

在最新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這種跨行政區的都市高溫現象正在擴大,台北熱島已往東延伸至基隆河谷,往西南則深入大漢溪谷至桃園八德一帶,皆因河谷低窪容易蓄熱而導致高溫。換言之,從雙北到桃園八德已連成一條巨型的都市熱島廊帶。

特別是桃園區、中壢區、大園區因開發迅速擴張,恐透過大漢溪河谷區的連結,與台北的熱島合併,形成北北桃的巨型熱島。

都會熱鍋 高溫已跨越行政區界線

林子平參與撰寫這分報告,他說,北北桃河道上的氣流恐怕難以應付巨型熱島的高溫,大漢溪及淡水河的降溫效果也將減弱;加上近年海水溫度上升,難驅動海陸風對流,恐造成北北桃熱風出不去、涼風進不來,市區持續增溫而成為全台高溫重災區。

除了北北桃,台中、彰化盆地區及台南、高雄內陸山區也是夏季高溫區,顯示都市高溫已無行政區界線,一旦全台熱島「島島相連」,成了增溫容易散熱難的大熱鍋,將加重人們承受高溫不舒適的「熱壓力」,且以人口密集、房產昂貴都市風險最高。

拯救溫度難民、找回舒適的都市生活環境須即刻行動。眼見夏季變長、都市增溫趨勢確立,至今不見中央提出總體策略,地方也僅少數縣市跨出高溫治理的第一步。本報今天推出陽光行動報導,為都市退燒把脈。

北中南熱島 島島相連 製表/林佳彣
北中南熱島 島島相連 製表/林佳彣

冷氣 暖化 機車族 氣候變遷 高溫

延伸閱讀

弱勢老人穴居 夏日悶熱如蒸籠

新聞眼/降高溫 比減碳更迫切

實測「城市風廊」 涼風拂面不悶熱

北部「都市熱島」現象 成大學者示警:每年都是餘生最涼夏天

相關新聞

都市熱島擴大 搶救「溫度難民」

入夏以來,連番高溫常把台灣烤成紅番薯,台北市萬華區的艋舺公園內,一群長輩在樹蔭下用帽子、扇子搧風,八十多歲阿嬤走出公寓,...

弱勢老人穴居 夏日悶熱如蒸籠

萬華區是公認台北市最熱的地區,六十八歲簡先生從雲林北上討生活,因為工作傷了脊椎,如今領政府低收入戶補助過日子。因為經濟弱...

實測「城市風廊」 涼風拂面不悶熱

隨著建築密度增加、街道格局改變,阻擋原先流進社區的氣流,讓都市在夏季高溫下更像悶燒鍋,位於盆地的雙北市尤其明顯。讓路給風...

台北盆地的冷島/關渡開發送審 怎兼顧通風

關渡平原和洲美地區是台北僅存最大綠地,也是主要風廊入口,畫為農地禁建數十年,今年北市國土計畫審議會決定部分用地改列「城鄉...

德國護森林風 移除足球場

風是都市中的珍貴資源,每秒零點五公尺的緩速微風,具有一點七度的降溫效果;微風能幫助行人散發體熱、降低體感溫度。國際上多個...

新聞眼/降高溫 比減碳更迫切

「每年的夏天,都將是你餘生最涼的夏天」,學者不斷示警,是近年屢創高溫的最好註解。面對都市高溫化,國家級科學報告疾呼調適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