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晚間19:36發生規模4.9地震 3縣市最大震度4級

罷樑未過!國民黨感謝基隆鄉親 籲賴清德省思:停止政治惡鬥

國土法暫緩實施? 賴總統指示政院評估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前中)、林岱樺(前左三)、劉建國(前右三)、許智傑(前右二)等人,昨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國土計畫法「展延調整再起步」。記者黃義書/攝影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前中)、林岱樺(前左三)、劉建國(前右三)、許智傑(前右二)等人,昨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國土計畫法「展延調整再起步」。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土計畫法原訂明年四月卅日上路,因紛擾不斷,多位立委提案要求延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扛責,充分溝通再實施,賴清德總統指示政院整體評估。

行政院表示,確實有許多議題尚待克服,須花更多時間取得共識。

被指態度強硬的內政部長劉世芳,昨在南投表示「依法行政」的堅定立場,但也三度強調「多溝通」,如期上路是最大目標。她表示,國土計畫法在十年前馬英九總統時期就已公布,十年來遇到很多溝通的困擾,目前就盡量持續溝通。針對中央跨部會會議中,部分委員提及沒有做民調,劉世芳頻說,「我們多溝通,保持溝通,謝謝!」

國土計畫法二○一五年在馬政府時代完成立法,蔡政府接棒後曾展延一次,如今仍有子法配套不足、中央地方及部門缺乏整合、產業照顧與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近來不僅中央、地方互槓不斷,中央意見也分歧,為如期上路投下變數。

朝野立委已提案修法,有提案主張上路日期展延兩年,國土法修正草案將成為立法院本會期攻防焦點;藍綠昨天中常會,都成了重點討論議題。

民進黨中常委王定宇、蔡易餘、陳亭妃、洪申翰、蘇治芬昨天都在中常會發言,對如期實施或展延意見分歧;賴總統也指示,將責成民進黨政策會整理常委意見,並整理更多資料給行政院,請院方下次代表列席中常會,確保有收到常委意見。

朱立倫也在國民黨中常會表示,國土法事關全體農民與農業發展,需有完整配套,尤其相關子法的完成,中央地方需共同溝通,逾九個縣市政府表達困難,超越黨派之分。他呼籲卓榮泰「扛起來」充分溝通協調再實施,不能像內政部態度強硬,否則一定會傷害台灣農業發展及整體國土規畫。

朱立倫重申,國土法暫緩實施與藍綠無關;他也質疑,民進黨立委既然反對國土法明年實施,還要批評、責備藍營縣市長,「你既然反對了,就是代表農民的心聲,這跟政黨沒有任何關係」。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行政院正副院長已多次邀集農業部與內政部開會,並多次在政務會議釐清諸多方向與方案,也肯定內政部與地方政府溝通,以及農業部與農民溝通的辛勞。

李慧芝指出,在溝通及社會討論過程中,的確了解到有許多議題尚待各方克服,包括地方政府、農民及不同黨派的意見中,顯示相關政策推行仍有諸多分歧,而這些意見政府非常重視,有必要更多的空間與時間溝通與釐清,才能進一步取得共識;過程中,政府照顧農民的態度不會改變,且會持續支持。

農業部:獎勵農民貢獻非補償

農業部表示,農業施政資源投入和國土計畫法並非對價關係,未來農業部也將持續研擬相關政策方案,並不會因國土計畫法上路或延後而中斷;目前規畫的所有政策及獎勵,皆是基於農民其耕作模式及品項對於生態環境、糧食安全所做出的貢獻,而非補償,希望中央地方一起努力,共同建構穩定的農業生產、永續的農業生態、幸福的農村生活的農業體系。

劉世芳 卓榮泰 國土法 國土計畫法 朱立倫 溝通 蔡易餘 農業部 農民 馬英九

延伸閱讀

英美戰略對話重申台海和平 賴清德:民主是團結力量

細數青年政策 賴清德:投資未來世代是政府責任

英美重申台海和平 賴清德:民主是最強大團結力量

結合130周年黨慶 朱立倫:國民黨全代會11/24桃園登場

相關新聞

國土新法惹地方反彈 政院堅持9縣市先繳分區圖再討論

國土計畫法上路前夕,仍有9個地方政府未在期限內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藍綠立委也提案修法要求暫緩上路。行政院今天指出,國土計...

國土法暫緩實施? 賴清德指示政院評估

國土計畫法原訂明年四月卅日上路,因紛擾不斷,多位立委提案要求延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扛責,充分溝通再實...

新聞眼/綠委跨派系反對 曝賴政府溝通失靈

民進黨廿多位立委昨天集結發出警訊,呼籲「國土計畫法」應暫緩上路;與此同時,立法院更不分朝野,已有多達十個提案版本,口徑一...

國土法將斷後路 寺廟遇難題喊「根本是官逼民反」

我國寺廟早期多在非都市計畫內的山坡地、農牧林業用地,國土法明年上路後,除部分地目可供宗教使用外,沒有變更地目途徑,相當於...

藍縣市長籲展延 白營酸綠「演哪齣」

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四月卅日實施,地方反彈大,目前不分藍綠共十二名立委提修法、有十三個版本,主要訴求多為展延兩年,廿二名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