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提農業權中央不理 綠委今要國土計畫延緩 張麗善:感謝從善如流

國土計畫法將在明年4月30日上路,中央、地方意見分歧,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人多次呼籲中央延後上路,連民進黨20名中南部綠營立委今也說應充分溝通再上路。張麗善今受訪表示,看到大家不分黨派為農民發聲,感謝大家「從善如流」。
張麗善說,她一直主張在配套措施未完善前,國土計畫不應上路,今天看到立委不分黨派為農民發聲,她相信「事緩則圓」,國土計畫法若能稍微延緩,等配套措施完整後再來上路,會比較周全,她也感謝大家「從善如流」。
雲林縣政府今舉辦「國土計畫下的農業權論壇」,邀請雲林科技大學王服清教授、成功大學張學聖特聘教授、成功大學陳汶津副教授、前農業委員會副主委陳文德、台灣大學張宏浩特聘教授、及寰域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岳裕智等人,分別以農業權補償的正當性、核心、正義,及糧食安全、農地貢獻、農地限制等為題演講,國土署副署長徐燕興、農業部、國家發展委員會都派員參加。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在這次國土計畫法中,有66%的土地被歸為農業發展區的第一類跟第二類,對農民的權益影響甚深,雲林縣3年多前已提出農業權入法主張,但國土署、農業部不聞不問,沒有任何相關政策和方向的擬訂,3年多來,縣府在台灣大學、雲科大陸續舉辦論壇倡議,希望引起大家關注農業權如何保障土地的公平正義,並且維護農民的權益。
張麗善強調,身為農業大縣的一份子,她必須要為弱勢的農民發聲,她非常感謝所有專家學者,願意站出來為弱勢的農民爭取權益,也希望今天的發聲,能夠引起社會的共鳴,並且讓中央各部會聽到農民的心聲,這是對彼此的尊重,也關乎土地的公平和正義。
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學聖說,國土計畫是國土邁向永續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驟,其中農業發展地區是重中之重的關鍵,國家如何看待農業,必須要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處理,目前農業的所得看起來偏低,如果將好的農地劃設出來,卻使得農民仍然是相對低收入,這在國家邁向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是有必要多加考慮與調整的,應藉由推動國土計畫的時間,一併達成農業的支持系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