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芳郁掀失智議題 監護新制可免家人「網內互打」爭產

超無禮店家被挖出!韓女星朝聖澎湖名店嚇到「想回家」 網怒:丟台灣人的臉

失智症新藥問世…83歲婦第一例施打 女兒:花錢延緩退化值得

超商店員之死/大姊慟:弟弟遵守政策遇害 不能白死

蔡文豪胞姊看著弟弟的照片,想問老天爺「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文豪胞姊看著弟弟的照片,想問老天爺「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記者蘇健忠/攝影

韓國設強化玻璃可立刻降下保護店員,日本有超商因人手不足提前打烊;台灣大夜職場仍危機四伏。

「指認遺體、簽死亡證明書、做筆錄提告…處理告一段落後,想起『沒有弟弟了』,眼淚就不自覺掉下來。」蔡文豪大姊說,每每想起弟弟都會鼻酸落淚,想問老天爺「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社會病了。」多麼希望弟弟不會白死、惡人付出代價、社會有所改變,但能辦到嗎?

存錢開超商 夢想未圓人走了

蔡文豪從小受父母與兩名姊姊疼愛,但相當獨立自主,高中畢業就開始自己打工存錢,希望能開一家超商;他幾乎都上大夜班,理由是薪資多一點,可拉近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早日開超商當老闆,「他為開店付出許多,可惜夢想還沒實現,人就先離開了。」

「蔡文豪出事了,人在醫院。」蔡大姊回憶,那天清晨父親接到警方電話,急忙趕到醫院才知弟弟遇害了,一家人腦袋一片空白,她忙著處理相關事宜,等有時間靜下來沉澱思緒,才驚覺弟弟已經走了。當凶手蔣嘉凱一審判死刑後,她曾祭拜告慰弟弟「這是個好開始,但這條路還很漫長。」

蔡大姊說,過往很多命案一扯上凶手精神方面的問題,案件通常都會拖很久,罪刑也總能減免,但「凶手還活著,有機會跟家人通信見面,我弟弟卻走了,永遠沒辦法再跟我們聊天說話,這對被害人來說,太不公平了,法律不應該這樣,這個社會也不該這樣,萬一精神病患利用疾病犯罪怎麼辦?」

三年過去 夜班安全立法無著

「弟弟遵照國家政策,勸導客人戴口罩就遇害,若勸阻不要抽菸,是不是也會被怎樣?」蔡大姊說,她曾花一個月追問勞動部職安署官員「職場夜間工作安全衛生指引」能給超商店員什麼具體保障?官員答不出來,把問題歸咎社會治安,但員警也無奈回應「準備辣椒水自保」,「三年過去了,大夜班安全沒任何改變」,政府一度討論立法卻「雷聲大、雨點小」,疫情過後就漸被淡忘。

「業者、中央、警政應該三方合作,不是互推。」蔡大姊認為,任何人都可進出超商,難保沒有宵小覬覦財物或醉漢、精神異常者鬧事,這些人對店員人身安全都是威脅,尤其大夜班大多一個人上班,威脅程度大幅提升,職場安全不能只由勞資雙方處理,政府應透過立法給店員多點保障。

為了提倡改變大夜職場環境,做過不少研究的蔡大姊說,解決超商職場安全問題除了調高薪資、多招聘員工,更可從硬體設備著手;韓國有超商在收銀機旁設計緊急按鈕連線保全公司,還有強化玻璃能立刻降下罩住收銀台、保護店員安全,日本有些超商因應人手不足而提前打烊,但在台灣,大夜職場安全環境仍舊危機四伏。

超商 薪資 職場 死刑 廢死 店員 勞動部

延伸閱讀

超商店員之死/勸戴口罩被刺死…大夜班店員安全 誰管?

以人質遭哈瑪斯拘禁491天 獲釋才知妻女遇害怒問:聯合國在哪?

高雄殺人分屍翁回公寓重建凶案 遇害婦家屬鄰居激動叫罵「變態」

東京妙齡女街頭被襲「身中多刀」亡…身份曝光 遇害前正在直播

相關新聞

駕車撞護欄墜河…國道藏「地雷」

高標準道路設計是先進國家道路安全的「標配」,讓用路人看清分隔島、庇護島,並在易肇事路段增設緩衝設施,都是生命安全的保障,道路安全設計雖然會大幅增加成本,但生命無價。

「蝶戀花」翻車8年後 大客車事故降低了嗎

深夜,卅輛遺體接運車在低沉誦經聲中緩緩駛進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一名中年男子替「準媳婦」抱不平,納悶怎麼清晨開心跟團到武陵...

國道藏「地雷」/墜河駕駛濁水中閉氣 撈浮具求生

「一陣劇烈震動把我驚醒,映入眼簾的景象是車頭斜插水中,原來是轎車飛越高架道護欄,墜落路網下方十七公尺處的基隆河。」廿七歲...

關鍵人物/林信富:乘客多數死亡 我只救出一人

「車內一片黑暗,喊了十多分鐘才聽到微弱的呼救聲,傷亡太慘重了。」新北市消防局平溪消防分隊長林信富回憶,遊覽車高速撞擊,乘...

八仙塵爆10年 大型活動公安改善了?

數千名年輕人在暑假前周末夜熱舞狂歡,「搖滾區」突然冒出火光,開始有人驚呼;短短幾秒,火勢迅速擴大,穿著泳裝的年輕人在大火...

新南向開東南亞女性來台後門 學者:政策矛盾本質現形

藏身在五光十色的街頭巷弄間,抑或唱歌KTV包廂內,敢玩的泰國、越南酒店小姐在老司機群組流傳,東南亞女性近年透過新南向政策便捷的觀光簽、學生簽來台,難道成了一道後門?曾研究東南亞性產業學者分析整體趨勢,追根究底無疑回歸到新南向政策的矛盾本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