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楊儒門:我不是要當恐怖分子,是要當強硬分子

「當時台灣米價廿多元,進口米價只要七元,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開放,這些老農民怎麼辦?」楊儒門說,外公一生辛苦務農,靠種稻米及蘆筍養活一家,儘管當時只是廿歲出頭的年輕人,決定仿效國外「強硬分子」向政府抗爭。
「我不是要當恐怖分子,而是要當強硬分子。」楊儒門表示,放炸彈只是手段,放炸彈前也知道說不定會判死刑,當時只想反映「開放稻米進口會傷害很多農民,沒配套就真要滅農了」。
談論廿多年前往事,楊儒門的情緒沒有太大波動,直言自己高中沒畢業,但想到辛苦農民被當作談判籌碼,曾寫陳情信給民代、投書媒體、找農委會官員,全都沒人理會,才決定仿效「亞美尼亞人追求獨立」的「可樂炸彈」方式抗爭。
當年去自首 警察不信 要他證明
難道不怕炸彈傷人?楊儒門面對記者提問,重複說了好幾次「想太多了、想太多了…」炸彈就是破片、熱、音波爆震,要讓大家嚇一跳;火藥量有限是不會產生殺傷力的,只有效果,「白米炸彈沒那麼厲害啦」。
「看到辦案人員擲筊問嫌犯幾歲?住哪裡?我發現訴求變得沒人在意,民眾聚焦為何抓不到白米炸彈客,因此決定自首。」楊儒門回憶,一開始警察還不相信他就是白米炸彈客,要他提出證明,「真的令人傻眼」。
坐牢二年多,楊儒門不斷收到民團與學者寄來的書,他深知這些人對他滿滿期待,他不能停下來;他說,白米炸彈案產生蝴蝶效應,如果當年沒發生,後面這些事情就不會改變。
犯案時廿五歲、今年四十七歲的楊儒門,持續關注農業發展,他舉公糧收購為例,政府購入後有大半作為飼料低價售出,每年價損約卅億元,即便覺得怪,但誰也不敢講,若有政治人物敢講公糧政策錯誤,大概不用再選了。
人生若重來 好好生活 繼續抗爭
他認為政府補貼政策是「鼓勵混不好的人,不鼓勵奮鬥的人」,可提高收購價格,但要收好米,不能每年收購都有大半做飼料,應是「賣得出去跟我談、賣不出去跟自己談」才具競爭力;台灣農業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更高經濟價值與利益,他還說,五十歲以下農民的田租、肥料都獲補貼,還要政府收購對嗎?
「人生若重來,就是叫他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過生活,但抗爭繼續。」這是楊儒門最想跟廿二年前白米炸彈客說的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