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投資人緊盯 川普「899條款」殺傷力有多大?

舊衣回收箱中有人!民眾驚嚇報警 他脫困稱「需要找地方靜靜」

玩水卻成「海賊王」!李康生闖養殖場偷撈海膽遭控竊盜 道歉稱已和解

【重磅快評】鄭文燦案,誰能忽略總統實質影響力?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今天桃園地院三度開羈押庭,鄭文燦提早抵達地院,全程不發一語快步進入。記者季相儒/攝影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今天桃園地院三度開羈押庭,鄭文燦提早抵達地院,全程不發一語快步進入。記者季相儒/攝影

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到總統府和行政院。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昨天爆料指該案上達天聽,從總統府一路交辦行政院、經濟部、內政部處理。總統府反駁說是「刻意錯誤連結」,行政院也斥為「看文說故事」。不過,高院才打臉桃園地院忽略鄭文燦的實質影響力,府院以為人民都不懂總統、閣揆的實質影響力。

根據黃國昌整理的時序表,鄭文燦收受華亞科技園區土地開發案500萬賄款,積極辦事,主持會議,向行政院爭取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以便辦理農地變更。涉嫌行賄的廖俊松另向總統府陳情,時任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函覆指「總統至為重視」,已函請行政院處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也立即函文內政部交辦。然後廖俊松拿政院函回報鄭文燦,全案打通關節。

2017年該案當時的總統是蔡英文,行政院長是賴清德;賴清德現在已經是總統,而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則是現在的閣揆。蔡英文、賴清德和卓榮泰當時可曾扮演什麼角色?現在又會發揮什麼影響?當時的總統既然至為重視,政院也立即交辦,白紙黑字,很難說什麼地方是「刻意錯誤連結」,但的確讓人可以看文說出許多故事。

就以總統府的澄清來說,總統府表示,各界所提建言,總統府皆依規定與程序辦理並函轉相關單位,並無任何不法。但這裡除把明明是為個人私利的「陳情」,說成似乎是為公共利益的「建言」外,不知有多少人的陳情或建言,可以讓總統「至為重視」?而「總統至為重視」的案件,有多少部會敢不重視?廖俊松手捧上諭,又有幾個部會敢設拒馬攔路?

從目前已揭露的公文書上還看不出賴清德對本案的真實態度,不過,他當時剛獲蔡英文拔擢出任閣揆不久,對於總統重視、交辦的案件,豈有白目攔阻的道理?而隨賴清德上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卓榮泰也火速處理,兩天內蓋上大印交辦內政部,當然不會只是官僚層轉、簡單決行、程序照走而已。廖俊松拿著行政院秘書長署名的函文回報鄭文燦,代表的就是行政院的立場。

隨後經濟部和內政部核准全案符合都市計畫法「適應經濟發展之需要」,不論是符合誰的「經濟需要」,都說明了總統府和行政院的態度。雖然鄭文燦涉貪案壓了七年,賴清德上任總統月餘就爆發,各種權鬥陰謀之說不脛而走,但廖俊松打通關節,獲得總統重視、政院放行、部會核准、桃園照辦的一條龍服務,從蔡英文、賴清德到卓榮泰,都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尤其,連高院都說不應忽略鄭文燦的實質影響力,誰能忽略總統和閣揆的實質影響力?不論是卸任或現任。

鄭文燦 貪汙 弊案

延伸閱讀

鄭文燦案曝府院特權處理陳情? 政院:都依法辦理

政院拿「埋水管」撇卓揆涉鄭文燦案 黃國昌:什麼鬼話都能講 

影/鄭文燦交保重審…雙檢一身黑出戰 民眾:韓劇型男檢察官?

影/第三次羈押庭 鄭文燦不發一語快步進入地院

相關新聞

鄭文燦涉貪起訴求刑12年 另案偵辦財產來源不明罪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受賄五百萬元,協助台塑前高層楊兆麟等人把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但因故延宕,被質疑「拿...

檢辯3度攻防 鄭文燦有串證疑慮羈押禁見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收賄,桃園地檢署依貪汙罪嫌聲押卻兩度被法院裁定交保,經檢方抗告,桃園地方法院昨天第...

鄭文燦涉貪「壓7年」沒辦?法務部政務次長:蒐證需要時間

前桃園市長、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涉嫌收受賄賂,檢方聲押程序尚未告一段落,法務部政務次長徐錫祥今天表示,具體個案他不方便評...

鄭文燦案 總統府被爆涉入開發案再一路交辦政院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於桃園市長任內利用華亞科技園區土地開發案收賄五百萬元,立委黃國昌昨出示公文指控羈押中的台塑集團前...

鄭文燦涉貪遭收押 明起民進黨黨籍停權三年

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涉貪,桃園地院召開第三次聲押庭裁定收押禁見。根據民進黨民進黨廉政會日前開會決議,若鄭遭裁定羈押將停權3...

地院:鄭文燦應訊前已知偵辦內容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收賄,七月五日首度應訊當天曾以LINE傳送訊息給施姓秘書,內容與其在偵查庭內應訊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