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說出來了?劉鏡清在美談輝達亞洲總部選址是「這城市」

輝達黃仁勳抵台!搭這家民航入境桃園 私人專機去向曝光

拱天宮擲筊進香日程 「粉紅超跑」5月2日出發

陽光行動/「天王星」黃單 阻不了樓塌悲劇

四○三大地震後,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牆壁梁柱多處龜裂,住戶心有餘悸。記者林俊良/攝影
四○三大地震後,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牆壁梁柱多處龜裂,住戶心有餘悸。記者林俊良/攝影

花蓮強震後,至少有七十五件建築是紅單戶、七十二件黃單戶,也被判定紅單的吉安鄉「山海觀」大樓一到十樓外牆全裂,部分屋內變形,決定補強耐震結構。社區主委李國隆說,已與結構技師簽約並展開補強設計,縣府補助紅單大樓補強費三百萬元,內政部補助一千五百萬元,但光是設計監造就要四、五百萬元,初估每戶還要平均分攤二十五萬元,負擔沉重。

「多數住戶只要聽到自己也要出錢,根本都不來申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災害防救委員會主委江世雄坦言,地震震出紅黃單建物,通常受災住戶補強的意願不高,除了考慮分攤經費,目前政府列管危險建築,黃單僅要求修復,未強制補強,只補助費用鼓勵受災戶申請補助補強結構,約束力不足。

這次在地震中傾斜並迅速拆除的天王星大樓,二○一八年就因地震損壞外牆被貼黃單,修好外牆就撤除黃單公告,未做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這次在強震中因「軟弱底層崩塌」;類似個案先後在幾次大地震中已屢見不鮮。

紅黃單建物與耐震評估 製表/林麗玉、李成蔭 圖/聯合報提供
紅黃單建物與耐震評估 製表/林麗玉、李成蔭 圖/聯合報提供

土木技師:災後危樓評估規範不足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說,顯然「災後危險建築緊急評估辦法」規範得不夠周延,屋主也漠視第一次大地震後建物結構是否受「內傷」,錯失防止慘劇發生的機會。

花蓮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說,住戶是否同意耐震補強的關鍵還是錢,若負擔貴,都更或危老重建會拖很久,造成屋主只求撤單護房價;事實上,在改建過渡期若先花一筆小錢先住得安全,再仔細討論下一步是比較好的作法。

北市副市長:屋主應為己居安負責

「政府編的補助款總是用不完。」內政部國土署官員指出,從建物外牆拉皮到耐震補強,每年編列的經費都剩很多,屋主不來申請,政府也沒辦法。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也坦言是很大的麻煩,認為屋主要為自己的居住安全負責,「如果政府連錢都準備好,屋主都不願意,政府該怎麼辦?」

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蔡榮根指出,耐震評估及補強的補助乏人問津,主因是擔心評估後整合困難,反而成為政府登記有案的「結構不安全建物」而影響房價,大家望而卻步。他也輔導過外牆裂在八樓的補強個案,五樓住戶質問「為何我要出錢?」顯見住戶對補強位置和經費負擔難有共識。

江世雄還點出結構補強推不動的難題,一是政府要求結構技師為補強簽證,但技師僅補強一樓,卻要為整棟建築安全負責,「很多技師根本不敢簽」,中央應比照日本訂定專法,讓技師除罪化。二是老舊建物弱層補強時,常與室內裝修、消防避難等衝突,也應設法化解這些阻礙。

住戶 地震

延伸閱讀

宜蘭警開紅單吊銷車牌犯貪汙罪 一審判決出爐

花蓮地震台鐵崇德站停用拚5月底撤黃單 估6月中旬營運

柯建銘失言花蓮地震老天有眼 天王星主委悲嘆3字

基隆聯宏社區地下室鑑定有危險之虞 已貼黃單暫停使用

相關新聞

陽光行動/家被震歪 都更路迢迢

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喚起不少人對九二一大地震的驚恐,震後一連串大小餘震,似乎提醒人們別再忘記建物結構耐震的重要,都更的詢問...

陽光行動/「天王星」黃單 阻不了樓塌悲劇

花蓮強震後,至少有七十五件建築是紅單戶、七十二件黃單戶,也被判定紅單的吉安鄉「山海觀」大樓一到十樓外牆全裂,部分屋內變形...

陽光行動/都更魔咒 1坪換1坪成最大障礙

台北前市長郝龍斌曾喊出都更「一坪換一坪」,讓市民期待都更免出錢、等著換新房,如今建築業界表示,一坪換一坪根本是傳說,很難...

回響/黃單及耐震檢測等難使力 新北盼中央修法加力道

0403花蓮強震使各界更關注房屋安全議題,尤其是紅黃單建築、耐震檢測等,本報今陽光行動專題引發回響。新北都更處認為,現有...

陽光行動/耐震評估推不動 公安申報難 屋主巧門規避

全面性的建物耐震能力評估遲無進展,內政部二○一九年終於跨出第一步,把建物耐震力評估推向私有建築,初期要求九二一大地震前興...

陽光行動/強制揭露震損? 「屋主跟你拚命」

台灣的建物耐震能力宛如一團迷霧,專業界倡議應比照海砂屋、凶宅,在房屋租售時強制公開,就能促成建物耐震「普篩」,保障使用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