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義消搜救新北落水民眾出意外 1消防員溺水送醫搶救不治

中南部仍需注意短延時強降雨 10天後恐又有熱帶擾動、颱風生成

救援遇水庫放水致1民眾、3警消命危?翡翠水庫管理局發聲澄清

世界工廠老化/經濟低迷 陸不婚不生成主流

儘管大陸當局積極「催婚催生」,但在現實的經濟困境和壓力下,大陸已連續多年出現出生人口不及死亡人口的「生不如死」現象,已然成為北京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新華社
儘管大陸當局積極「催婚催生」,但在現實的經濟困境和壓力下,大陸已連續多年出現出生人口不及死亡人口的「生不如死」現象,已然成為北京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新華社

大陸當局催婚催生大動作可能都搞錯了方向,事實上,現實的經濟困境才是導致年輕人不婚不生的關鍵因素。

10年前,中國大陸扭轉實施長達35年的一胎政策,走入全面二孩,又在4年前改推行三孩政策,更加碼祭出各類獎勵措施,仍難拯救持續下探的生育率,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883萬人,崩跌至2024年的954萬人。

最近3年,大陸更連續出現出生人口不及死亡人口的「生不如死」現象,大陸年輕人究竟為何不婚不生?

結婚數劇減2成 生育率惡化

由於大陸結婚率和生育率高度相關,2024年大陸的婚姻登記數610.6萬對,比前年大減20.5%,創下近40年來最大跌幅。結婚數大降,可預見生育率也將持續惡化。

大陸年輕人「不婚不生」趨勢讓官方焦頭爛額,招數頻出。近年常有「適齡」女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宣稱接到政府部門人員來電關切自身月經、孕情,或主動提供生產前維生素並持續探詢進展,引發侵犯隱私、過度干預的爭議。

大陸官方還推廣所謂的「新婚育文化」,大力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並寫入政策,要求將相關內容融入中小學、大專教育,實現「從娃娃抓起」。

網路抓女權發言 搞錯方向

今年春節期間,大陸中央網信辦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清朗網路整治行動,也將「刻意渲染鼓吹不婚不育、反婚反育等話題,宣揚極端女權」列入打擊目標。

大陸當局這些大動作可能都搞錯了方向,事實上,現實的經濟困境才是導致年輕人不婚不生的關鍵因素。

大陸疫後經濟持續疲軟,就業市場未見起色,24歲的七七(化名)今年為止已失業2次,她說自己每天從早上起床就開始刷求職網站,「因為我沒有存款,失業的狀態讓我陷入生存焦慮,在這狀態下,我是沒有辦法結婚甚至生孩子的,因為我連自己的溫飽都沒能徹底保證。」七七指出,當前大陸經濟狀況非常不好,就業環境比前兩年還差,房價一直跌但還是買不起,「如果要還一輩子房貸,還要養孩子,壓力太大了」。

她也提到年長同事也會擔心到了35歲被裁員,或者已經認清無法改變此生階級而決定不生,否則「孩子勢必要走一樣的路,這樣的一生太痛苦了」。

此外,大陸社會「內捲」(內部過度競爭)問題嚴峻,在江蘇一所高校任職的楊老師表示,她至少要能為孩子創造相對較好的生活,否則會選擇不生養,「過去自己吃過的苦,肯定想要下一代少吃一點」,這些就會需要金錢來支撐。

七七也說,希望自己的經濟狀況能完全「托舉」住孩子,考不到好學校或沒有工作也無妨。

社會價值觀轉變 不急婚育

另一方面,現年30歲的楊老師提到,當代個人的「社會時鐘」向後推遲,「研究所畢業之後,等工作3、5年穩定了,(年齡)基本上就靠30了。學歷比較高的女生,有一部分結婚比較早,另一部分這時候已養成獨立的人格、生活與經濟,對婚姻就沒有這麼迫切了」。

個人自我意識的興起,以及社會婚育觀念的改變,也形塑了當代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模樣。

今年20歲,來自杭州、在香港就學的Jocelyn分享,由於和男友未來打算留在香港或移居海外,加上男友收入高於自己,「功利來講,婚姻或許對我是有利的」,但她仍希望未來能在自我實現上多做些努力,例如讀更多書、做義工,「生兒育女明顯不符合我想做的事」。

無業者:不婚不生才是負責

楊老師認為,現在已不再是要透過生小孩增加勞動力或抵抗社會壓力的時代,是否婚育「更多的考慮還是自己」。七七則說,「我反而覺得,我們這些不想結婚、生孩子的年輕人,是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責」。

為了鼓勵年輕人婚育,大陸自今年5月10日起實施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結婚領證不再需要提供戶口名簿,也就不用回到戶籍地民政局辦理,讓結婚更方便,也減少「戶長」父母干預婚姻自由的情況。

結婚條件放寬,離婚條件則收緊,大陸自2021年元旦起增設「離婚冷靜期」,規定夫妻向政府申請離婚後需再經過30天才能正式辦理。儘管這項新制使近年離婚對數明顯減少,但離婚難度的提升,也被認為對結婚實際上具有勸退作用。

各省推政策紅利 仍難逆轉

大陸地方政府也推出許多催婚、催生政策,包括發放現金,延長產假、陪產假,提供職業發展,甚至建立交友平台、舉辦聯誼,也鼓勵透過協商降低或放棄日益高漲的「彩禮」(聘金),但能否逆轉結婚率、出生率下降趨勢仍是問號,經濟大環境的低迷與不穩定性,恐怕才是更難撼動的大山。

陸媒虎嗅網觀察,目前催生政策多著眼第二或第三胎,不過大陸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計畫生育政策轉變後,近年大陸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升至逾55%,若想催生更多孩子,一孩生育才是該穩住的「基本盤」。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延伸閱讀

大陸汽車價格戰要喊停了?傳比亞迪7月起取消一口價

年輕人重新定義成功 健康擺第一 財富排第五

美關稅戰恐加速大陸犯台時程!外媒:川普3原因成北京「幫手」

呼籲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鄭永年:大企業救不活就讓它死

相關新聞

川普速報/首批關稅函寄14國 日韓課25%、美股大跌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掀起全球「川普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日本政府今召開會議 持續與美協商 川普宣布8月1日起對日、韓等14國加徵的新關稅數字,日本和南韓稅率為25%,部分國家最高達40%,並延長對等關稅寬限期至8月1日。消息引發市場不安,道瓊大跌逾420點,特斯拉股價重挫近7%,美元走強、日圓貶值逾1%。日本政府今召開對策會議,官員表示川普政府的關稅通知信實質延長暫停期,強調仍有談判空間,將與美方持續協商,目標是就汽車關稅等整體方案達成協議。

川普速報/川普今起寄關稅通知信 真正開徵8月1日啟動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掀起全球「川普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輸美商品拚到20%關稅 越南拿到協議卻恐踩進地雷?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美國強推關稅政策,迫使越南妥協卻可能引火上身,中國反制陰影籠罩東協;日本及印度則因國內政治壓力,遲遲無法打開農業市場,談判陷入膠著。 看點2:達賴喇嘛宣告繼任者將誕生於自由世界,北京卻堅持「中國認證」原則,兩方對立不僅關乎藏傳佛教的未來,更牽動地緣政治局勢,各國恐被迫選邊站。 看點3:錄音門觸及泰國政治紅線,撼動政權根基,總理貝東塔被暫停職務,不只讓本已疲弱的經濟前景更為堪憂,國家也陷入權力真空與多重挑戰。

核能全球發展/從廢核到能源困局 德國經驗為歐洲淨零政策敲響警鐘

儘管瑞典、英國、丹麥、法國及德國先後宣布在2045年或2050年前,要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但受到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德國...

核能全球發展/美歐重啟核能布局 核電成為全球能源再轉型的關鍵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簽署行政命令刺激國內「核復興」,歐洲也因能源安全考慮向核電開大門。6月22日,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引發中...

郭崇倫會客室 EP218|《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李大維新書發表

前外交部長李大維歷任新聞局長、駐美代表、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以及海基會董事長等要職,6月出版《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除了是李大維自身的回憶錄,也是對於中華民國近30年來外交的一個反省。本集為郭崇倫先生在新書發表會與李大維先生的對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