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和寵物抱抱、喝咖啡皆有益 專家分享早晨做6事助降低中風機率

21歲青年流落街頭撿回收物、未報戶口就學 父恐涉妨害兒童發育罪

印度再傳空難!直升機墜毀神廟附近釀7死 林間殘骸狂燒畫面曝

二戰終戰80年/二戰留下的兩個歷史教訓 今日仍牽動全球戰爭風險

知名跨學科思想家,「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路透)
知名跨學科思想家,「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路透)

編按:「全球瞭望」迎來創刊一周年,本報連續兩周推出「二戰終戰80年」系列專題,本周率先推出重量級學者戴蒙(Jared Diamond)獨家專文,深入剖析戰爭與歷史教訓對當代帶來的啟示。下周將接續刊登國際貨幣體系權威專家艾肯格里(Barry Eichengreen)專訪,帶讀者洞悉全球金融變局與美元霸權未來走向。

賈德·戴蒙小檔案

美國知名地理學家、生物學家與普立茲獎得主,被譽為最具影響力的跨學科思想家之一,現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他以結合科學與人文的獨特視角剖析人類文明的興衰聞名,1997年出版的《槍砲、病菌與鋼鐵》奠定其全球聲譽,代表作還包括《第三種猩猩》、《大崩壞》、《昨日世界》、《動盪》等,啟發全球讀者對歷史、環境與人性的重新思考。

歷史上最有持久價值的軍事歷史著作,仍然是2400年前雅典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撰寫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描述的是雅典與斯巴達之間一場長久的戰爭,以劍、盔甲與三層槳戰艦為武器。

當然,他對軍事技術的描述如今早已過時。但我們仍然閱讀修昔底德,因為人類的思維並未改變,即便是前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未能在寫作與洞察力上超越修昔底德。

在這篇文章中,我無意超越修昔底德,而是想探問:正如他從那場古老戰爭中提煉出歷久彌新的教訓,我們是否也能從80年前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汲取同樣具有長遠意義的教訓?對於我這一代人——我生於1937年——那場戰爭及其後果仍是人生中最鮮明的記憶。對於年輕世代而言,若不是對二戰一無所知,就是從書本中零碎拼湊而來。若我們不想重蹈覆轍,這些教訓就值得被記住。

因此,我將聚焦於二戰中的兩個主題:其一,是未能清楚表明意圖所導致的後果;其二,是盲目遵循過時先例所造成的軍事失敗。

1.意圖不明釀禍 一戰與太平洋戰爭的誤判悲劇

許多國家曾在未預期、無所獲的情況下誤入戰爭,原因在於未能向盟友或潛在敵手清楚表明自己的意圖。這種錯誤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也常見,有多少婚姻關係因此出現裂痕,只因一方未向對方預告若干情境下的行為?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即是一例。1914年7月,奧匈帝國王儲遭到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歐洲局勢升溫,數周內歐洲列強進行外交斡旋,看似有望避免戰爭;但在談判進行中,7月28日,俄國沙皇下令針對奧匈帝國進行局部動員。這類行動過去常能和平化解,尚不足以引發危機。然而,7月30日,沙皇突然升高為全面動員,不僅針對奧匈,還包括德國。

沙皇這項決定的原因其實微不足道,只是為了避免在之後再重新部署部隊。問題是,所有歐洲政治人物都知道,德國無法容忍俄國在東部邊境全面動員,因為這將使其無法應對西部法國的攻擊。因此,德國對俄宣戰,再對法國宣戰,接著英國對德宣戰,歐洲諸國也陸續捲入戰局。結果因沙皇未明確表示其有限動員意圖,演變成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一戰。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其實也可能因美國未能清楚傳達立場而未能避免。1940至1941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意識到與日本開戰的風險與日俱增,而當時歐洲正值納粹德國與英國、蘇聯交戰。日本對中國發動未宣戰的戰爭,並威脅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

若羅斯福當時明確警告日本,進一步擴張將導致與美國開戰,日本或許會有所節制。

但他無法發出如此警告,因為美國輿論無法接受。美國人對一次大戰的參戰後果感到幻滅,不願再捲入另一場戰爭,因此羅斯福只能採取準備措施,例如提供英國50艘舊驅逐艦,推動「現購自運」(cash-and-carry)與「租借法案」(Lend-Lease);但同時,他又不得不在1940年總統大選中,一再向選民保證:「我會讓美國遠離戰爭。」

雖然他也曾警告日本,暫停對日石油出口、凍結日資產,但日本也注意到羅斯福的選舉言論,知道美國民意反戰,認為美國人是「愛好和平的店主」。若想理解日本為何走向戰爭,可造訪東京的「靖國神社遊就館」,那裡展示了日本如何看待其對外擴張:歐洲列強在亞洲殖民,日本為何不能?日本需要資源,且歐美對日本懷有種族偏見。

當時在中國作戰的日本軍隊由一群年輕激進軍官主導,無視東京政府控制,對納粹德國熟悉,卻不了解美國。而設計珍珠港攻擊的山本五十六,早在1926至1928年間擔任駐美海軍武官,深知美國工業實力之強。他認為對美開戰等同自殺。

然而,日本政府沒聽從山本的建議,反而相信羅斯福的選舉演說與美國民意。結果,美國未能明確畫下紅線,讓日本誤判形勢,進而導致太平洋戰爭。若羅斯福明確警告,美日開戰或許不會發生,誰知道呢?

2.盲從過時戰例 珍珠港偷襲戰略招致敗局

在作戰時,參考過去戰爭中的致勝戰術可能有用,但若忽略技術或環境的變化,照搬先例可能反而釀成大禍。法國在1930年代為保護其東部邊界而建造馬奇諾防線,就是一例。這在一次大戰或許有效,但在裝甲部隊與坦克普及的二戰時代已毫無作用。

太平洋戰爭也出現了錯誤模仿的案例。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時,正是重演其在1904年俄日戰爭中的成功戰法。當年日本的目標之一是消除駐紮在旅順港的俄羅斯戰艦艦隊威脅,為此日本海軍於1904年2月8日,在未宣戰的情況下發動魚雷突襲,成功癱瘓俄羅斯戰艦。

到了1941年,日本又面對類似問題:如何削弱停泊於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這次,日本改用飛機投擲魚雷,並再次選擇突襲方式,未先正式宣戰。日本駐華盛頓大使原本被指示在攻擊前30分鐘遞交斷交聲明,但實際上該聲明直到攻擊開始後才送達。

這場偷襲在戰術上是短暫的大獲全勝,美國8艘主力戰艦中,5艘被擊沉、1艘重損、1艘輕損、1艘當時正在船塢中維修,美軍在太平洋短時間內毫無海上戰力,讓日本艦隊得以橫掃西太平洋與印度洋。

但這場勝利實為戰略災難,日本其實在開戰第一小時就已註定敗北,儘管這場戰爭又拖了4年。美國無論工業能力或人口都遠勝日本。

不同於俄國民眾對旅順偷襲反應冷淡,因沙皇政府既不受歡迎又非民選,美國民眾則普遍支持政府。珍珠港事件激起了美國長期且堅定的戰意,使美國決心不計代價打到底,即便要耗時多年、付出巨大人命代價。

熟悉美國歷史的人,對「記住珍珠港!」這句口號的力量並不意外。美國歷史上曾有兩次類似口號引發全民愛國情感與戰爭意志:第一次是1836年德州革命期間,墨西哥軍隊攻陷阿拉莫堡壘,屠殺所有德州守軍及投降者,「記住阿拉莫!」成為德州獨立戰爭的號角,後來也成為美墨戰爭的動員口號;另一是1898年,美國戰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沉沒,造成261人死亡,雖然至今原因未明,但當時普遍相信是西班牙水雷所致,「記住緬因號!」成為美國對西班牙宣戰的導火線。

「記住珍珠港!」不僅重現了美國歷史中以憤怒與正義感動員民眾的模式,還成為這種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3.全球戰火未熄 更須銘記二戰警示

這些關於錯誤訊號與錯誤模仿的歷史教訓,對今天的世界仍具有意義。

如今世界再度陷於戰爭與戰爭風險之中,俄羅斯與烏克蘭正在交戰,北韓與伊朗支援俄羅斯,而美國與歐盟則支援烏克蘭;伊朗的核武計畫,其目標被廣泛認為是以色列;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也出現新一輪戰爭威脅。

各國雖然彼此發出威脅,卻未給予明確訊號,讓對方能清楚預見哪些行為將引發升級回應。

俄國總統普亭曾多次提及俄羅斯的戰術核武,但美、英、法三國也都有核武,普亭知道自己哪些行動會引來核報復、哪些不會嗎?印巴兩國是否知道彼此底線?若伊朗進行一次核試驗,以色列會如何反應?在無法預測對方反應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又該如何制定有效且不自毀的嚇阻政策?

此外,過去成功的戰例,如今也可能失效。無人機已改變俄烏戰爭樣貌;1945年僅有一國擁核武,現在已至少有六國,未來可能更多,如今使用核武,其後果將與1945年大相逕庭。而傳統艦隊,在面對高超音速飛彈時是否還有用?當防空系統無法攔截時,海軍還可靠嗎?

或許,我們應再次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修昔底德的教訓,來尋找答案。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核武 俄烏戰爭 二戰

延伸閱讀

日職/孫易磊11天5登板 日本球迷擔心:球速不到150了…

高雄國際龍舟賽登場 陳其邁賽前嗆聲美國實力「SOSO」

赫塞斯:有川普在 中國不會侵台 稱中共若犯台 將帶給全球災難性後果

俄羅斯沒給和平提案內容 俄烏6月2日二輪談判烏未點頭參加

相關新聞

郭崇倫會客室EP215|美債失控、美元動搖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正在醞釀?ft.國際金融史權威Barry Eichengreen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全球金融市場再次籠罩在一片不安之中,二戰結束後奠定的全球經貿規則和秩序如今正面臨洗牌。川普2.0的「美國優先」會否引爆另一場貨幣冷戰,進而衝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巨額財政赤字與龐大債務問題,是否可能讓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重演?

川普速報/川普再施壓聯準會 AMD攜手OpenAI挑戰輝達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川普再次施壓聯準會 AMD攜手OpenAI挑戰輝達霸主地位 川普對聯準會施壓的語氣升高,儘管宣稱不會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卻暗示可能「強制採取行動」,再度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疑慮。與此同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警告,若美國持續對中限制出口,將讓華為趁勢擴張,反助其壟斷中國AI生態。另一邊,AMD與OpenAI 宣布合作推出新一代AI晶片,挑戰輝達主導地位,也顯示美國AI技術生態的多元競爭開始升溫。在聯準會、科技戰與供應鏈重組的三重議題交會之下,市場正觀察這些政策與產業訊號是否將進一步重塑全球格局。

川普速報/川普願延長關稅期限 美中降溫難解根本矛盾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川普願延長關稅期限 美中稀土換讓步難解根本矛盾 美中貿易談判再現曖昧進展。美國總統川普一方面揚言即將單方面通知各國稅率條件,另方面卻暗示可能延長談判期限。與此同時,美中最新一輪會談在稀土出口與高科技產品管制上達成短期交換協議,雙方暫時降溫,但根本矛盾未解。專家指出,美方策略搖擺與讓步恐使中國取得談判優勢,稀土牌與國安議題的交織,更讓這場談判成為美中經貿角力的關鍵試煉。

川普速報/世銀警告美經濟成長恐腰斬 美中談判趨穩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世銀:關稅致美經濟成長腰斬 美中貿易談判可望延長 世界銀行最新預測將川普關稅政策拉回焦點,警告美國經濟成長可能腰斬至1.4%,全球同步放緩,增添談判背景的宏觀陰影。倫敦美中貿易協商氣氛穩定,雙方有意延長對話至本周三,聚焦關鍵技術與資源出口安排。市場初步反應正向,科技股領軍,美股逼近歷史高點,但潛藏風險仍未消除。

川普速報/川普稱美中談判不易 今續談稀土晶片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川普稱美中貿易談判不容易 今日續談稀土晶片是焦點 美中倫敦談判首日落幕,雙方同意延續協商至周二。儘管未簽署具體協議,但中國釋出稀土出口許可,美方則聚焦晶片與出口管制。川普稱「中國不好談」,但願意繼續接觸。市場反應相對冷靜,科技股仍主導漲勢。此次對話雖尚未破局,顯示雙方於供應鏈與貿易架構調整上仍存協商空間。

川普速報/美中貿易談判登場 美通膨數據將揭關稅壓力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川普關稅風暴」。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資深編譯搭配AI協作,一早為讀者精選川普最新發言,快速整理對全球經貿政策與國際局勢的影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