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安全危機/德國悶經濟 成了極右翼沃土

受中國大陸強勢競爭、美國國內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加上俄烏戰爭讓能源價格飆漲,影響德國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德國經濟欲振乏力,連2年負成長;結合對移民的反彈,德國選民渴望回歸過去穩定的年代,讓另類選擇黨(AfD)在選舉中躍升為該國第二大黨。
AfD選前在德東的魏特鎮舉行造勢,支持者紛紛表示對當前動盪不安,渴望重返過去穩定的年代。1名來自布蘭登堡邦的中小企業主舒爾茲接受法新社訪問時直言,希望「回歸前總理柯爾時期的政策」。柯爾執政,已是近30年前的事了。
舒爾茲的看法反映選民對基民黨、社民黨等主流政黨的不滿,懷念德國工藝聞名於世的年代。據Trading Economic統計,德國2023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0.3%,2024年則萎縮0.2%,為20年來首次連2年經濟負成長。
隨著美國保護主義抬頭,川普關稅大刀讓歐洲車廠遷廠大陸或北美,造成福斯汽車等傳統大廠裁員;德國車廠錯失電動車的崛起,無力因應特斯拉、比亞迪進逼,更讓情勢惡化。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德國2020年全球機械銷售量較前一年萎縮近10%,後疫情時期又面臨北京超車成為全球機器設備出口冠軍,加上勞動力短缺,都讓德國工藝蒙塵。
據統計,德國約30%勞工未來15年內達到退休年齡,讓德國缺少高技術勞工。
德國前財長林德納的經濟顧問、弗萊堡大學教授費德也警告,德國基礎設施需投入4000億歐元整修;融資困難卻造成惡性循環。約5分之4德國企業表示基礎設施老舊,影響振興經濟。
研發經費不足,更讓德國人工智慧(AI)領域處於落後。2022年AI領域引用次數最多的100篇論文中,美國68篇,大陸27篇,德國僅4篇。放眼未來,德國產業競爭力明顯不足。
經濟衰頹結合烏克蘭戰爭,更勾起選民對主流政黨的怒火。歐盟因戰爭對俄國施行能源制裁,德國透過第三地進口俄國天然氣避免能源危機,價格卻飆漲至戰前3倍。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時任總理的梅克爾在民意壓力下推動逐步廢核,但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仍無法滿足需求。
親俄的AfD也對德國援助烏克蘭強烈反彈。1名34歲的電信業從業人員呂德克認為,戰爭不能全怪普亭,「歐盟與北約在冷戰結束時也違反與俄國協議(指北約東擴)」。來自布蘭登堡邦66歲退休人士伊費特稱烏克蘭「法西斯國家」,難民來德國「拿了補助就走」。
德國東部因人口萎縮與老齡化的惡性循環,成為AfD崛起的沃土。主打反移民的AfD崛起雖有利於該地區移民數量降低,卻加劇人口萎縮與老年化困境。
隨著移民湧入德東區,在地人將衰頹歸咎於開放移民的主流政黨,轉投極右翼懷抱。
史丹福大學研究員陸德斯指出,「許多被遺忘地區的選民無法感受政府照顧」,主流政黨在該區域的造勢活動少,出身自被遺忘區的候選人也少,進而削弱地方與政府間的聯繫。
儘管德東區受惠於移民,移民能滿足醫療照護與服務業勞力需求,但德東區恰好是最反對移民的地區。AfD利用反移民崛起,卻讓德東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不斷加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