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前哨戰/迎接科技戰 習近平期待民企突圍

在中國大陸內有消費不振、通縮陰霾,外有美國科技圍堵和美中貿易戰火再起之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召開近6年多來首次高規格民營經濟座談會,從習的談話到出席的企業代表,無一不成為話題,其間北京亟欲向外界傳遞的訊息是,將會全力迎戰美中科技戰,最大底氣就是這群極富創新能力的科技企業,這是習現在轉向擁抱民企的主因。
領導人座談 傳遞政經訊號
出席座談會的大陸科企巨頭,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大陸AI新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小米集團執行長雷軍和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等人,幾乎涵蓋大陸當前最重要的科技企業。
依中共體制和慣例,能夠出席最高領導人召開的座談會並在央視新聞聯播畫面上亮相,必然都是經過官方精心刻意安排,從某個意義上說,都是負有對外傳遞政經訊號的任務。
馬雲、梁文鋒出席大受關注
其中,馬雲、梁文鋒和王興興的出席最受關注。馬雲因為2020年一席批判中共金融體系的發言觸怒當局,代價慘重,不僅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上市計畫喊停,他本人也低調度日,與他過往到處受訪演講的形象大異其趣,其後北京擴大對網路科技企業的整頓,馬雲因而成為官方打壓整肅民企浪潮中,最具代表性人物。如今馬雲重回公眾視野,還一舉登上最高層級座談會,顯示中共轉向重新擁抱民企,欲以此挽救疲弱的大陸經濟,及迎戰中美科技戰。
如果馬雲代表的是大陸既有的科技金融巨頭,梁文鋒和王興興無疑代表大陸未來科技發展的突破點,尤其在深度求索(DeepSeek)上月正式發布較低成本卻具高效能的人工智慧大模型,震撼美國科技圈,以及本次座談會上據稱最年輕參與者、「90後」的王興興所代表的大陸機器人科技的發展,勾勒出北京未來在與美西方科技競逐的優勢和前景。
硬科技多 陸強調自主可控
大陸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就指,此次座談會強烈展示穩定民營經濟的決心,除強調自主可控,硬科技含量明顯更高,且更偏向AI、機器人、新能源(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也更突出科技突圍、自主可控、科技引領及打造全球競爭力,具體政策可關注3月上旬舉行的全國兩會(人大和政協會議)。
然而,自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除了已對大陸進口貨物加徵10%關稅,美國持續加強管制高科技出口,主要劍指對象就是北京,美中在科技領域包含技術和設備的脫鉤仍在進行,這對亟欲提振大陸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北京當局恐怕不是好消息。
缺技術人才 中西差距拉大
美國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以半導體為例,在西方世界執行嚴厲制裁前,大陸已大規模囤積曝光機(大陸稱光刻機),並有大量人才在西方接受培養,所有人才和設備使大陸在一段時間裡還有相當韌性。但是當西方開始警惕並實施制裁,再經過5到10年,技術全然轉換後,人才將嚴重不足,設備會嚴重過時,差距就會一下子拉開。他預估,一旦大陸和民主陣營全面脫鉤,從人才到技術,大陸科技發展將會受到嚴重衝擊,大陸可能就僅剩下10年發展時間。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吳佳勳指,即使大陸官方強調幫扶民企,卻又要求民企要擁護中共領導,並接受政府和社會監督,顯見中共對於資本有著本質上的不信任,包括2021年提出「共同富裕」,要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導致政策與市場機制愈離愈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